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27篇
力学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ol-Gel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化学剪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以SiO2 纳米材料为实例, 阐述了sol-gel 化学的基本概念, 讨论了SiO2 纳米材料在结构剪裁和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 并指出sol-gel 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化学剪裁合成纳米材料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2.
合成高产率分子筛MCM-4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Triton X-100(TX-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CM-48分子筛.实验中发现,晶化3 d后用醋酸调节溶液pH值的方法可有效提高MCM-48分子筛的产率;同时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模板剂的利用效率达到了6.0 TEOS/1.0 Surf (摩尔比),并通过XRD、N2-吸附/脱附和TG-DSC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3.
采用酯化反应合成端基含8个甲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新型树状液晶分子,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树状液晶分子的结构与液晶性。结果表明:树枝状液晶分子在76℃表现出近晶态(S)向向列态(N)转变;在137℃表现出向列态向各相同性态转变;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到近晶态典型的焦锥织构,向列态典型的丝状织构。  相似文献   
44.
陈向炜  张晔  梅凤翔 《力学学报》2017,49(1):149-153
Birkhoff系统是一类比Hamilton系统更广泛的约束力学系统,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强子物理中找到应用.非定常约束力学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是重要而又困难的课题,用构造Lyapunov函数的直接方法来研究稳定性问题有很大难度,其中如何构造Lyapunov函数是永远的开放问题.本文给出一种间接方法,即梯度系统方法.提出一类梯度系统,其矩阵是负定非对称的,这类梯度系统的解可以是稳定的或渐近稳定的.梯度系统特别适合用Lyapunov函数来研究,其中的函数V通常取为Lyapunov函数.列出广义Birkhoff系统的运动方程,广义Birkhoff系统是一类广泛约束力学系统.当其中的附加项取为零时,它成为Birkhoff系统,完整约束系统和非完整约束系统都可纳入该系统.给出广义Birkhoff系统的解可以是稳定的或渐近稳定的条件,进一步利用矩阵为负定非对称的梯度系统构造出一些解为稳定或渐近稳定的广义Birkhoff系统.该方法也适合其他约束力学系统.最后用算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前景与背景分离的直方图重调整乳腺图像增强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平  吴燕  张晔 《光学技术》2005,31(6):868-870
提出了前景与背景分离的直方图重调整乳腺图像增强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高阶统计特征,并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检测出钙化点的感兴趣区域,得到了可靠性较高的前景图像,剩余部分设定为背景图像;然后分别对前景和背景的直方图进行重调整,得到了对比度增强的钙化点图像。通过与常规的增强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所提出的方法目标明确,能够较好的抑制非目标区域的影响。该方法在支持向量学习钙化点检测的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较好的检测性能证实了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6.
Ti-Al金属间化合物润滑薄膜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靶反应磁控溅射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Ti-Al二元金属间化合物薄膜,采用改变基体相对于靶材位置的方法调整薄膜中Al和Ti含量,通过对薄膜成分和结构表征以及摩擦系数测定,并结合Ti-Al合金相图系统研究不同成分薄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薄膜中Al含量在43.20at%~67.89at%之间改变,薄膜的摩擦系数处于0.05~0.30之间;当薄膜中Al含量为45.59at%时,薄膜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05,且Al含量为43.20at%~48.23at%的薄膜的摩擦系数均小于0.10;当Al含量大于48.23at%时,随着Al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摩擦系数增至0.32;当Al含量为43.20at%~48.23at%时,薄膜中形成了α2-Ti3Al γ-TiAl两相共存组织,具有减摩效果的同时,使其磨损率降低12.57%~38.41%.  相似文献   
47.
张晔 《分子催化》2011,25(1):37-42
以PEG做稳定剂制备了RuB非晶态纳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B以高分散态存在,其中金属钌的平均粒径约为2.4 nm.该研究考察了聚合度、溶剂、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中硼钌比、压强和添加剂等因素对喹啉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48.
考察了二甲基二硫醚(CH3SSCH3)对Ni/Al2O3催化剂上苯、环己烯和苯乙烯加氢活性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XPS、SEM和EA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CH3SSCH3存在下,Ni/Al2O3催化剂对苯和环己烯加氢迅速失活,且环己烯加氢对CH3SSCH3的耐硫性要略强于苯加氢,而苯乙烯中共轭烯烃的加氢转化率则维持100%长时间不变。CH3SSCH3的影响顺序为芳环单烯烃共轭烯烃。此外,通过设计实验研究了CH3SSCH3对催化剂的毒化机理,发现CH3SSCH3分子首先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并发生氢解生成甲烷随尾气逸出,故CH3SSCH3分子中碳对催化剂的失活影响较小,而留下的硫原子则与镍活性组分发生相互作用,毒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