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7篇 |
免费 | 2082篇 |
国内免费 | 204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559篇 |
晶体学 | 176篇 |
力学 | 682篇 |
综合类 | 350篇 |
数学 | 1536篇 |
物理学 | 45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97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297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59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471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409篇 |
2008年 | 412篇 |
2007年 | 386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391篇 |
2003年 | 347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313篇 |
2000年 | 306篇 |
1999年 | 345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342篇 |
1996年 | 275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261篇 |
1991年 | 259篇 |
1990年 | 191篇 |
1989年 | 169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95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88篇 |
1983年 | 76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1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132.
报道了两个苯并硫杂冠醚的电子电离质谱,利用高分辩质谱(HRMS)和碰撞活化-质量分析动能谱(CAD-MIKE谱)研究了它们的离子碎裂途径。苯并硫杂冠醚含两个硫原子的碎片离子进一步断裂时以丢失C2H4S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钙镁钡铝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钙,镁,钡,铝和锶的含量并与正常值比较,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锶降低,而微量元素钡和铝升高,它们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36.
微盘电极应用在乙二醇离子导体中的伏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二醇离子导体中,研究了二茂铁在其中的伏安性质,结果表明如果电活性物质与聚合物溶剂不发生相互反应,那么电活性物质在聚合物溶剂中的扩散仍然遵循Fick扩散方程,其伏安结果可以定量描述.提出了在聚合物离子导体中不需要知道电活性物质的摩尔浓度就可估算扩散系数的伏安方法,探索了在聚合物离子导体中电活性物质的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137.
ICP-AES中内标法的应用研究 Ⅲ.用内标法校正基体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基体对分析元素发射强度的干扰情况,分析干扰机制,从而确定用来校正基体干扰的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匹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可以校正基体干扰。 相似文献
138.
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微量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钡作为炼钢过程中的示踪元素,在钢中起到置换作用,其原理与炼钢中加铝、钙有相似之处,同时能起到与镁在钢中吸化碳化物晶化晶界作用。国标尚未制定出钢中微量钡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发射光谱法,阴极条件下激发测定钢中微量钡,测定限达0.001%,此法已应用于钢中微量钡的测定。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主要试剂 希尔格—E742型大型水晶棱镜摄谱仪 钡标准溶液:称取BaCl_2·2H_2O1.779g于烧杯中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1L量瓶中,用二次水定容。此溶液钡浓度为1mg·ml~(-1)。用时稀释成含钡0.01mg·ml~(-1)的工作液。 其它试剂均采用高纯试剂 相似文献
139.
140.
超临界正己烷—甲醇溶液体系的Monte Carlo模拟:浓度对溶液构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Monte Carlo分子模拟方法对正己烷-甲醇溶液体系处于临界状态时微观结构随浓度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模拟采用随机边界条件,得到了不同浓度条件下体系各基团的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在溶液临界状态,正己烷分子有较强的聚集行为,随着溶液中甲醇浓度的变大,正己烷分子的聚集程度逐渐下降;甲醇分子周围正己烷分子的分布有一个最佳的浓度范围,在甲醇浓度为22.5%时,配位数达到最大;超临界正己烷-甲醇溶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