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9篇 |
晶体学 | 3篇 |
力学 | 16篇 |
综合类 | 37篇 |
数学 | 20篇 |
物理学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四乙烯基吡啶(PEO-b-P4VP)为模板制备聚联苯胺微/纳米颗粒,调节模板剂胶束溶液pH,得到了一系列形貌和尺寸可控的聚联苯胺微/纳米颗粒。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循环伏安、恒电流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模板法合成的聚联苯胺为平均直径小于200nm的亚微米至纳米级棒状颗粒,其直径随着模板剂胶束溶液pH的降低而增加。所得聚联苯胺颗粒均显示了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当电流密度为1A/g时,聚联苯胺的比电容量达到306.3F/g,经过长时间的充放电测试,不同条件下合成的聚联苯胺的容量衰减率均很小,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各样品电化学性能呈现出随着直径的减小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化学修饰电极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Ⅰ.聚丙烯酰胺肟电极及用于银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聚丙烯酰胺肟电极的研制及在银的富集、分离和测定中的应用。用光谱纯碳棒作为基体电极,经预处理极化浸渍聚丙烯腈并羟胺化,制成聚丙烯酰胺肟电极。对电极膜进行了鉴定,红外光谱图证明,目的功能团已进入了电极表面,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膜的厚度,约为56μm左右,此电极在-0.5—+0.7V(对饱和甘汞电极)作电循环扫描时,电极本身不起电化学反应。该电极对银离子有强的络合能力,采用先络合,还原沉积并随后溶出的方法,可用于痕量银的测定,当pH=6时,所研究过的离子均不干扰银的测定,样品分析结果与标准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25.
26.
27.
冷原子—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奶粉中汞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第一次提出汞样品经硝酸消化后,汞(Hg)与氮氧化物(NxOr)形成络合物,在经典的加氯化亚锡(SnCl2)还原时,生成Hg与NO并能同时逸出,确定了Hg与NxOr存在配位关系,对汞的测定在数学计量上增加到1.5倍,结果表明,应用五氧化二矾消化奶样品能如实反映这一关系,并精确地得出其汞含量,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食农业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污染联合监测计划的第八届铅,镉,汞的分析质量保证中,应用本法 相似文献
28.
混合溶剂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原油中的镍刘广东袁存光张丙华刘文钦(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2)彭力(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环保处,北京100724)关键词原油,混合溶剂,无机盐标准,原子吸收法,镍测定原油中,微量元素镍、钒、铁、铜的存在对...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地表水中伐昔洛韦、阿巴卡韦、恩替卡韦、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更昔洛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昔洛韦和金刚烷胺10种抗病毒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水样经ISOLUTE ENV+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以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i.d.,1.7μm)分离,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测定。10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5~200 ng/L,相关系数r20.993;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2~5.0 ng/L,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0%~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该方法可用于地表水等相关水体中目标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采用简单的可升级的化学浸渍法,将Fe_2O_3掺杂到富勒烯[60](C_(60))上,制得C_(60)-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采用了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XPS数据中,Fe2p_(3/2)和Fe2p_(1/2)的XPS特征峰分别位于结合能710.9和724.1 eV处,对应Fe_2O_3的Fe~(3+).富勒烯颗粒均匀分散在Fe_2O_3纳米颗粒表面,Fe_2O_3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大约为20–30 nm;Fe_2O_3对于可见光只有微弱的吸收,而制备出的C_(60)-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对于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响应.本文将C_(60)-Fe_2O_3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50 mL,20mg/l MB和50 mL,10 mg/L苯酚实验.结果发现,在双氧水存在下和可见光(420 nm)辐射条件下,C_(60)-Fe_2O_3对上述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通过测定上述有机物的削减程度,评估了C_(60)-Fe_2O_3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得到可见光/C_(60)-Fe_2O_3/双氧水体系的最佳光催化降解条件:在pH值为3.06~10.34的范围内,投加0.02 g催化剂,5 mol/L双氧水.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亚甲基蓝在80min内脱色率能达到98.9%,矿化率能达到71%.浸出实验的结果表明,C_(60)-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中的铁浸出量可以忽略不计.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C_(60)-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C_(60)-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应用广泛性,本文在可见光/C_(60)-Fe_2O_3/双氧水体系下,开展了降解RhB,MO和苯酚的试验,结果发现,该催化剂它们也具有高的降解效果.机理研究发现,C_(60)-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的高效催化能力可归因于C_(60)和Fe_2O_3的协同效应:在可见光辐射下,由于C_(60)具有独特的光敏性特征,能够接收电子并把它们转移到Fe_2O_3的Fe3d轨道,并通过一系列反应,达到Fe~(3+)/Fe~(2+)循环平衡.利用活性组分捕集实验,对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氧化剂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