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9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35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Ming-Lang Wang 《中国物理 B》2022,31(7):77303-077303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de characteristics on charge transport is essential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junctions comprising methylthiol-terminated permethyloligosilanes and face-centered crystal Au/Ag electrodes with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of (111) and (100), based on the ab initio quantum transport simulations. The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molecular junction conductance is dominated by the electronic coupling between two interfacial metal-S bonding states, which can be tuned by varying the molecular length, metal material of the electrodes, an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s the permethyloligosilane backbone elongates, although the σ conjugation increases, the decreasing of coupling induced by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entral Si atoms reduces the junction conductance. The molecular junction conductance of methylthiol-terminated permethyloligosilanes with Au electrodes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Ag electrodes with a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of (111). However, the conductance trend is reversed when the electrod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varies from (111) to (100), which can be ascribed to the reversal of interfacial coupling between two metal-S interfacial states. These findings are conducive to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molecular jun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devices by adjusting the electrod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2.
崔晓  徐保臣  王知鸷  王丽芳  张博  祖方遒 《物理学报》2013,62(1):16101-016101
以1at% Ag元素分别等量替代Zr57Cu20Al10Ni8Ti5金属玻璃的各个组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升温分析获得不同试样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不同尺寸(Φ8,Φ10,Φ12)吸铸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考察、验证元素替代后合金的实际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经比较发现,Ag替代Ti元素,其玻璃形成能力显著提高(直径实际增大4 mm),同时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且临界冷却速率也明显降低,而Ag替代其他组元却无明显规律.针对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表明,本文结果未显示符合其Inoue的尺寸准则,混合焓判据也未显示出明显符合的现象.通过对堆垛密度的计算发现,1 at% Ag替代Ti元素后使金属玻璃体系内部的堆垛密度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从晶化激活能、晶化反应速率常数两方面探讨了元素替代对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3.
王凯悦  李志宏  张博  朱玉梅 《物理学报》2012,61(12):127804-127804
金刚石中不同的缺陷中心具有不同的振动结构. 间隙原子相关中心在离开零声子线165 meV之外存在强且尖锐的局部振动模; 空位相关中心具有很强的振动耦合, 在其零声子线之后出现很强且宽的声子边带, 而在165 meV之外却观察不到局部振动模, 且对于仅涉及一个空位的缺陷来说, 其振动都与一个能量约为42 meV的声子或一个能量约为67 meV的声子或两声子有关.  相似文献   
94.
利用周期性条件严格地计算了管状电阻网络的电阻问题,得到了管状网络中任意两点间阻值与管状网络周期的函数关系式.同时借助三维图,形象地分析了周期性条件对管状电阻网络阻值的影响,并指出无限大平面和无限长梯状电阻网络是无限长管状电阻网络的特例.  相似文献   
95.
报道了微波放电法在GaAs表面生长GaS薄膜.用电容 电压法(C-V)、伏安法(I-V)以及深能级瞬态谱(DLTS)等测试手段对GaS/GaAs界面的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GaS/GaAs界面的CV特性反映此处的界面特性比较好,界面态密度约为1012/(cm2·eV).DLTS的测试得到了与其一致的结果.另外,从I-V曲线中漏电流的大小,估算出GaS的电阻率为1011Ω·cm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6.
从天然气中回收C2/C3低碳烃组分以及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的分离纯化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吸附分离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分离低碳烃。对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进行次级结构单元(Second Building Units,SBU)调控,构筑限域强化的碱性孔道化学微环境并引入新的吸附位点,可以提升其吸附分离性能。文章用三乙烯二胺(TED)取代Zr-TBAPy中SBU配位的水分子,制备了具有更大烷烃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TED@Zr-TBAPy。其中,TED1/3@Zr-TBAPy表现出优先吸附烷烃的特征,丙烷/丙烯、乙烷/乙烯的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deal Adsorption Solution Theory,IAST)选择性分别为1.32、1.49,比Zr-TBAPy提高了15.7%和3.5%。常温常压下,丙烷/甲烷和乙烷/甲烷的IAST选择性分别达到287和14,比Zr-TBAPy提高了116%和19.7%,超过大部分已报道的同类材料。机理研究表明,TED的引入提高了孔道的限域吸附作用,同时引入对烷烃具有更强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7.
针对机载小型化、轻量化的环境要求,将红外和电视传感器进行共次镜形式的共光路设计。对于640480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设计了焦距185 mm、 F数达到1.3、视场为5.8的长波红外光学系统。对于1/3 CCD(像面尺寸4.8 mm 3.6 mm;像素数759596),设计了焦距86 mm、F数达到4.5、视场为4的可见(电视)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98.
制冷机传导冷却固氮保护的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的回顾了制冷机传导冷却固氮保护的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此磁体系统的特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膜电极(MEA)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核心部件。文中对MEA的研究现状从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首先,对组成MEA的关键材料,如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扩散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认为开发低温高效、贵金属载量低的电催化剂以及研制低成本、低甲醇渗透的非氟质子交换膜是MEA关键材料的研究方向。第二,对于MEA的制备方法,文中对以GDL为支撑体的GDE法和以PEM为支撑体的CCM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认为CCM法是今后MEA制备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第三,关于MEA的表征技术,认为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现代谱学技术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对MEA表征的主要手段。第四,介绍了MEA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DMFC数学模型的研究是以PEMFC的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是建立DMFC的数学模型更为复杂,认为今后对DMFC膜电极模型的研究要充分考虑阳极二氧化碳与甲醇水溶液的两相流问题以及阴极甲醇渗透对电池性能影响的问题。最后,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贺书凯  刘东晓  矫金龙  邓志刚  滕建  张博  张智猛  洪伟  谷渝秋 《物理学报》2017,66(20):205201-205201
基于传统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技术,发展了一种用于激光加速质子参数表征的带电粒子活化测谱方法.激光加速质子轰击不同厚度铜薄膜组成的诊断滤片堆栈,使铜片活化,通过测量各铜片活度及活性区的大小,获得加速质子的空间积分能谱、角分布等参数.详细讨论了活化测谱的滤片堆栈诊断排布、符合测量及解谱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自洽检验;在XG-III皮秒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带电粒子活化测谱实验,利用该诊断方法,得到了加速质子的角分布、空间积分能谱等参数,实验获得的质子最高截止能量18 MeV,激光能量到质子(4 MeV)的转换效率为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