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6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采用铜镉柱还原硝酸盐,与CdTe量子点增敏过氧亚硝酸-碳酸钠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相结合,开发了快速在线同时分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新方法.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等实验参数条件进行优化,在Na2CO3的浓度为0.2 M、H2O2的浓度为0.03 M、Na2EDTA的浓度为1×10-3 M、CdTe量子点粒径为2.84 nm的条件下,过氧亚硝酸-碳酸钠体系可以获得最优的化学发光信号.该方法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为0.3~75μM,检测限可达0.12μM,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硝酸盐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M,检测限可达0.26μM,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此方法无需衍生和分离,可以实现同时、准确、快速和高选择性地检测人体尿液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回收率分别为94%~105%和96.6%~110.4%.  相似文献   
42.
43.
考察了超高温焙烧的Ni/Al2O3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该催化剂经还原后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Ni/Al2O3催化剂在超高温(1200~1400℃)下焙烧后生成了NiAl2O4,且无相转移,进一步经950℃还原后催化剂中绝大部分Ni以单质Ni0形式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超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经950℃还原后Ni晶粒的大小无明显差异.这说明超高温焙烧的Ni/Al2O3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高活性可归结为NiAl2O4的可还原性以及还原后Ni0相似的晶粒尺寸.同时还发现,焙烧温度越高,生成的NiAl2O4的还原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44.
系统研究了熔石英激光损伤修复后的形貌特征,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了典型的损伤修复坑三维模型,利用标量衍射理论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研究了修复坑在351 nm激光辐照下游光场调制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修复坑引起的光场调制会使得下游不同距离位置处出现环形光场增强区和轴上位置光场增强点;环形光场增强区位置距离修复元件较近,其环形调制极大值主要受修复坑深度的影响,且随修复坑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轴上位置光场增强点位置距离修复元件较远,其轴上调制极大值主要受修复坑边缘凸起高度的影响,且随凸起高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加;环形调制极大值或轴上调制极大值增大的同时,其分布位置与修复元件之间的距离均会逐渐减小.实验验证表明,利用三维修复坑模型得到的下游光场调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对控制熔石英元件损伤修复形貌特征以抑制调制增强效应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方向,对修复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前“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给传统教育带来很大影响。针对仪器分析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校建设“双一流”学科的计划,基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雨课堂,探索了仪器分析课程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分析目前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如何建立仪器分析的MOOC,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把MOOC和面授教学相结合,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提高学习成效,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6.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以及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作为储能设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等,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开发稳定性好、比容量高的新型正极材料是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富锂三元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 Mn_(1/3)Ni_(1/3)Co_(1/3)O_2(0.1≤x≤0.5)具有工作电压高、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就此类新型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该类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以及首次充放电机理、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采用不同的锂盐体系(LiBF_4、LiPF_6、LiODFB)及添加剂(T、FEC)对镍锰酸锂锂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考察了镍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在不同的锂盐电解液体系及添加剂下电池的循环性能、循环伏安曲线、阻抗的研究。结果表明:噻吩作为添加剂时,少量添加对电池的循环性能的改变越好;FEC的添加不影响电池容量,可以较好的保持电池的循环容量率;LiODFB的加入可以使电池的循环伏安曲线都具有单一的氧化还原峰,并使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8.
单畴的单原子In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i(001)向[110]方向偏4°角的斜切表面作为衬底,成功地制备了分布均匀的单畴的单原子In链阵列.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表明,沉积的In原子优先吸附在台面上沿着台阶内边缘的位置,并在两个Si的二聚体链之间形成稳定的In二聚体.In二聚体组成直的单原子链,其生长机理与Car提出的“表面聚合反应”相一致.另外,衬底具有非常窄的台面和双原子层台阶边的特殊结构是形成单畴的单原子链的关键. 关键词: 铟单原子链 硅邻近面 扫描隧道显微镜  相似文献   
49.
张丽娟  胡慧芳  王志勇  陈南庭  谢能  林冰冰 《物理学报》2011,60(7):77209-077209
应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中Stone-Wales(SW)缺陷和氮掺杂情况下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发现,含氮SW缺陷单壁碳纳米管体系的总能降低,结合更稳定,且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一条半满的杂质带,并且随着氮掺杂位置的不同,掺杂能态出现显著差异.碳管的吸收和反射明显减弱且吸收峰和反射峰在低能区发生红移现象,在能量小于11eV附近均出现杂质特征峰.本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可望为含氮SW缺陷碳管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Stone-Wales缺陷 氮掺杂 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50.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0.75Sr0.25Mn1-xNixO3+δ(x=0,0.4,0.5和0.6)系列样品,考察了其对甲烷部分氧化的催化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O2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等测试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当x=0,0.4和0.5时,样品均形成稳定的钙钛矿结构:当x=0.6时样品同时存在钙钛矿和菱形六面体尖晶石结构.当x=0.5时样品存在4种可还原物种,同时具有高的表面氧特别是高的晶格氧含量,对甲烷部分氧化有利,这表明La0.75Sr0.25Mn0.5Ni0.5O3+δ具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x=0.5时,样品具有良好的甲烷中温转化率,最高的CO和H2选择性,以及在700℃下最好的反应稳定性和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