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化学   923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73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440篇
物理学   10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丙烯酸酯类与亚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u-Zeid等人曾报道以Fe(~2+)-H_2O_2体系引发丙烯腈等单体与黄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Misra等人报道了以S_2O_8_2-TU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黄麻纤维的接枝共聚,最近,我们报道了以Ce(Ⅳ)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EA)分别与苧麻及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亚麻纤维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改性后,仲长率有所提高,加强了结合力,改善了成纱品质,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过硫酸钾-硫脲(KPS-TU)为引发体系,研究丙烯酸甲酯(MA)、EA及丙烯酸丁酯(BA)与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用IR、SEM、X射  相似文献   
62.
南蛇藤倍半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蛇藤(Celastrus angulatus)的种子中分得三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1~3)。它们的结构经紫外、红外、质谱及二维核磁谱确定为1β-乙酰氧基-8α-苯甲酰氧基-9β, 13-二(β-吡啶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β, 2β-二羟基-6α-乙酰氧基-8β, 9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和1β, 2β, 8β, 9β-四苯甲酰氧基-6α-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  相似文献   
63.
从两二酸二乙酯、氯乙酸乙酯和氯苄出发,经LiAlH4还原,合成新的二元醇,进而合成新的螺环化合物:3,9-二羟乙基-3',9'-二苯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该化合物的结构由它的氢和碳-13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明.该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由于环上四个取代基的稳定作用,聚合物的收率比较低(产率10%左右).通过对聚合物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一单体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对随聚合温度升高,聚合物中酯基/苯基的克分子比降低,以及本体聚合时得到交联聚合物等一系列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多种聚醚为软段,二异氰酸酯(MDI和TDI)为硬段,合成了多嵌段聚醚聚氨酯,以此聚氨酯为基材,与NaH及1,3-丙碳酸内酯反应,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离子化程度的阴离子型碳化聚氨酯离聚物,用交流阻抗谱仪测定了样品的阻抗谱,由此计算出样品的离子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的样品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聚环氧丙烷(PPO)为软段的样品次之,以聚四氢呋喃(PTMO)为软段的样品最低,对于离子化程度不同的聚氨酯离聚物以金属离子和烷氧单元之比为0.05时导电性能最好。阳离子为Li+和Na+的样品具有相近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65.
(±)—表—马氏醇的合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表-马氏醇的另一种合成方法,应用羟基香叶醛及芳樟醇为原料,通过关键中间体(2E,6E,10E,14E)-16-羟基-3,7,11,15-四甲基-9-9苯磺酰基-2,6,10,14-十六碳四烯醛及溴化物,在无水CrCl2作用下,分子内缩合生成苏式醇为主的环化产物。  相似文献   
66.
杨融生  张汉辉 《结构化学》1996,15(3):181-186
在原子簇局部非定域分子轨道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一个既能包容以往许多结构规则,又能适用于各类高氧化态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新规则,并应用于簇合物结构和催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67.
曾广植  严家生  周佩琴 《化学学报》1985,43(11):1114-1117
曾报道烷基磷脂类化合物能抑制小鼠体内移植肿瘤的生长并能选择破坏白血病细胞。在Andreesen等所试的九种溶血磷脂化合物中,1-O-十八烷基-2-O-甲基甘油-3-磷脂胆碱(ET-18-OCH_3,1)具有杀死白血病癌细胞的最高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后者的新陈代谢或活化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68.
采用淬火法研究CaF_2-Al_2O_3体系的相平衡关系,并作出相图。氟化钙与氧化铝构成简单共熔二元系,共熔点是1290±5°,7分子%Al_2O_3。氟化钙与氧化铝的固溶体(Pascal)以及CaAl_2O_3F_2与CaAl_(10)O_(15)F_2化合物(Günther等)在本工作中均未能证实。在空气中,氟化钙与氧化锚生成CaAl_4O_7(1275°),反应主要按 CaF_2+2Al_2O_3+H_2O→CaAl_4O_2+2HF或 3CaF_2+7Al_2O_3→3CaAl_4O_2+2AlF_3 2AlF_3+3H_2O→Al_2O_3+6HF进行。热力学计算的结果支持氟化钙与氧化铝的共存现象及上述氟化钙与氧化铝之间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69.
多相高分子快离子导体阻抗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LiClO4掺杂的聚乙二醇聚氨酯双离子导体及磺酸型聚乙二醇聚氨酯离聚物单一离子导体的阻抗谱,给出了多相快离子导体交流阻抗测试系统的等效电路.通过阻抗谱计算机解析,计算得出了样品的基本电学参数.通过讨论界面阻抗的色散现象,计算出样品的离子电导率,和阻抗谱解析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0.
6-氨基己酸对已内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曾进行了研究。分别以五种不同量的6-氨基己酸为催化剂于230±1°在封管中进行己内醯胺的聚合。测定其各组试样在各反应时间后所得聚合产物中的单体含量,低聚体含量和聚合体生成量,以及聚合体的数均分子量。实验结果显示,单体含量随反应时间而迅速减少,聚合体生成量则迅速增加,均随催化剂用量而有不同的速度。最后各组之单体含量及聚合体生成量均分别趋于一定的数值。低聚体在各反应时间内均大致保持一定的量。各组聚合体的数均分子量,开始时以催化剂用量最多者上升最快,催化剂用量较少者经若干时间以后逐渐超过催化剂用量较多者。最后,各组的数均分子量均各自分别达到一定的数值。我们推论,6-氨基己酸对己内醯胺具有引发和生链的作用,而各级聚合体亦有同样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加聚、缩聚、降解和交换等反应均同时存在,在起始时以加聚为显著,伴之而起的即有大分子间的缩聚,最后通过链的降解和链的交换连到单体、圜型低聚体和各级聚合体与水之间的一个总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