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化学   457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2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尽早预防疾病, 开展健康管理, 改善教职工的健康现状, 对2018—2021年期间宁波大学教职工的健康体检资料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2018—2021年检出前10种疾病略有不同, 4年间检出率均位于前10位的疾病有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乳腺异常. 其中每年血脂异常、肺结节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 0.05),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P<0.05); 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0.05); 每年检出的疾病随年龄变化的态势各不相同, 其中血脂异常、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心电图异常、前列腺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 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教职工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 因此, 应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 积极进行健康体检, 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并进一步强化健康管理理念和教职工的健康意识, 尽可能改善教职工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2.
可溶性聚酰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缩聚及改变单体加料顺序和方法,得到了两系列共聚型聚酰亚胺,并应用Fr-IR、UV、X射线衍射、TGA、机械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所得聚酰亚胺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型聚酰亚胺树脂成膜性能良好,能够得到坚韧且具有弹性的薄膜材料,其在400~450nm区域的透过性能良好,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显著增强,并保持了聚酰亚胺特有的良好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3.
单氢钌配合物与水和2,2,2-三氟乙醇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1H和31P NMR对单氢钌配合物TpRu(PPh3)(CH3CN)H [Tp=hydrotris(pyrazolyl)borate]与H2O和酸性HOCH2CF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相应的反应产物分别是TpRu(PPh3)(CH3CN)(OH) 和TpRu(PPh3)(CH3CN)(OCH2CF3). 观察到反应过程中Ru-H…HOH和Ru-H…HOCH2CF3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提出了生成TpRu(PPh3)(CH3CN)(OH)和TpRu(PPh3)(CH3CN)(OCH2CF3)的不同作用机理. 在水存在下, TpRu(PPh3)(CH3CN)H 与H2O反应, 经过中间体TpRu(PPh3)(H2O)H和TpRu(PPh3)(OH)(η2-H2)生成产物TpRu(PPh3)(CH3CN)(OH). 而TpRu(PPh3)(CH3CN)H与酸性HOCH2CF3反应时, 单氢配体被质子化形成中间体[TpRu(PPh3)(CH3CN)- (η2-H2)](OCH2CF3), 进而转变成产物TpRu(PPh3)(CH3CN)(OCH2CF3). TpRu(PPh3)(CH3CN)(OCH2CF3)与H2作用, 经中间体TpRu(PPh3)(HOCH2CF3)H生成TpRu(PPh3)(η2-H2)H.  相似文献   
144.
毛细管电泳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以其分辨率高、分离时间短及样品试剂用量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以及临床分析[1].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检测的微型、原位和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可用于胺类、醇类、DNA以及免疫分析[2].毛细管电泳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成为一种低费用、低成本及简便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45.
染料分子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聚丙烯酰胺存在下液相硫纳米微粒在 470nm处产生 1个强共振散射峰 ;在可见光范围内无吸收峰且吸收值较小。硫微粒质量浓度在 0 0 5~ 1 0mg/L范围内与I4 70nm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研究了乙醇、丙酮 ,以及溴酚蓝、溴甲基紫、结晶紫、亮绿等有机染料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的影响。结果发现 ,染料分子吸收是产生共振散射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染料分子非辐射吸收值的增大 ,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强度降低。实验证明 ,溴酚蓝浓度在 0~ 1 0× 10 -5mol/L范围内 ,在溴酚蓝最大吸收波长 5 90nm处的ΔI590nm与溴酚蓝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6.
微量元素与中药的功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也是药材道地性研究的一部分,为探讨党参中重金属元素的安全性、风险性及道地性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来源于甘肃、山西、湖北、四川等产区的39批党参药材中的2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党参产区进行差异判别。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健康风险基于暴露量、危害指数法和暴露限值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仪器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其中 Ba、Sr、Mn的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39批药材分为三类,同一产区的党参能较好的聚在一起,元素含量差异与产区分布有一定规律,其中Cs、Ga、As、Co、Li、Pb、Hg、Se、V、Mn为关键的差异标志物,为产地元素特征分析鉴别提供依据。安全评价结果为39批党参药材污染等级为安全,但风险评估后DS-31、DS-32、DS-34、DS-36及 DS-37在人体长期蓄积中具有健康风险。结论:本研究方法高效、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对党参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评价党参中元素的安全性及风险性,为党参道地性及健康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徐甲  尤昆  尹春燕 《广州化学》2021,46(3):78-82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法)对艾拉莫德中的潜在基因毒杂质氯甲烷、氯乙烷、2-氯丙烷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氯甲烷、氯乙烷、2-氯丙烷浓度均在5~40?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良好,定量限浓度均为0.2?g/mL,回收率范围均在90%~108%.本研究建立的GC法能用于艾拉莫德中潜在基因毒杂质氯甲烷、氯乙烷、2-氯丙烷...  相似文献   
148.
The μ-oxygen-bis[tri(p-fluorobenzyl)tin] was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and 1H NMR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of the title compound belongs to rhombohedral with space group R, a=1.346 4(4), b=1.346 4(4), c=1.772 9(7) nm, α=90°, β=90°, γ=120°, Z=3, V=2.783 2(15) nm3, Dc=1.625 g·cm-3, μ(Mo )=1.408 mm-1, S=1.088, F(000)=1 350, R1=0.027 5, wR2=0.065 9. In compound, the tin atom has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CCDC: 257079.  相似文献   
149.
一维链状二(3-氟苄基)锡二吡啶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机理;有机锡配合物;吡啶甲酸;合成;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0.
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大蒜多糖的单糖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氨基酸分离柱(Amino PAC PA10,2×250 mm),用10.0 mmol/L NaOH溶液作为流动相,以Au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的脉冲积分安培离子色谱法,分离检测了大蒜多糖水解产生的单糖成分及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大蒜多糖中含有半乳糖、葡萄糖、甘露醇和果糖,检出限在0.3~6μg/L范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12%。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分离效果好和样品不需要衍生处理的优点,适用于各种植物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