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含药血清最低抑菌滴度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实验,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热必宁等3种中药制剂的敏感性,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含药血清作用后实验菌菌体形态变化.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抑菌试验表明:3种中药制剂抑菌效果优于阴性组,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中肺炎一号、清胆糖浆作用更为显现,抑菌效果优于阳性组.同时电镜微细结构观察亦可证实中药制剂破坏了细菌胞壁结构,细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对MRSA临床分离株有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3种氯丙醇的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系统考察了pH值、缓冲溶液类型和浓度、SDS浓度、助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浓度、温度和运行电压对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乳缓冲液为1%(V/V)正庚烷,100 mmol/L SDS,10%(V/V)正丁醇和8 mmol/L磷酸二氢钠-硼砂溶液(pH 8.50),检测波长为192 nm,温度20℃,分离电压为15 kV。3种氯丙醇的线性范围为2.0×10-6~3.2×10-5 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S/N=3)为0.95~1.9μmol/L。酱油样品经乙醚液液萃取,萃取平均回收率为93.2%~10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和加标后样品中三氯丙醇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3.
A novel nontoxic,magnetic,and luminescent nanoprobe is prepared by using complex nanoparticles,which are composed of Fe3O4 nanoparticles and Mn-doped ZnS quantum dots(QDs).The nanocomposite probe can provide visible opt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simultaneously.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toxic cadmium and mercury based QDs,the superiority of the Mn-doped ZnS QDs is little virulence.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相似文献   
64.
丁丁  何斌  刘玲  张程华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9,58(12):8419-8425
应用经典径迹Monte Carlo(CTMC)方法研究了He2+与H原子在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在5—400 keV/u的能区随等离子体屏蔽作用变化的碰撞电离总截面和一阶微分截面.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ebye-Hückel模型来描述.由于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存在,靶中束缚态电子能级及其经典微正则分布以及入射离子与靶电子的相互作用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碰撞电离过程.研究发现,碰撞电离总截面随等离子屏蔽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在10 keV/u以下的低能区电离截面有量级的增加.对随能量变化的一阶微分截面,在低能碰撞过程中,屏蔽作用增加,微分截面呈量级增加,高能碰撞微分截面呈倍数增加.同时,屏蔽作用导致电离电子向高能方向移动,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加两体碰撞机制的贡献越来越大,并在较高的出射电子能量出现了一个新的峰.对无屏蔽的自由原子碰撞过程,CTMC方法计算出的电离总截面在碰撞能量大于70 keV/u的较高能区在实验误差内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而在较低的能区比实验值小30%—50%. 关键词: 重粒子碰撞电离 等离子体屏蔽效应 经典径迹Monte Carlo方法 Debye-Hückel模型  相似文献   
65.
为确定两株真茵形成的融合茵株的有效性,以融合菌株和双亲本发酵液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取、离心、浓缩等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对真菌融合菌株发酵液成分进行分析.对比融合菌株与两株真茵亲本因降解能力的不同而使发酵液组分产生的差异,从而鉴别融合茵株形成的真伪.  相似文献   
66.
基于长链离子液体模板合成Fe(Co、Ni)-MCM-4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亲长链离子液体(氯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分别合成了含铁、钴和镍的立方介孔分子筛MCM-48。通过XRD、TEM、ICP-AES、FTIR、UV-Vis和N2吸附/脱附实验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钴掺杂量和模板剂用量对合成立方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规则的立方介孔孔道结构等特征;相对于铁和镍的掺杂试样,钴物种能以四面体的结构稳定地存在于立方介孔分子筛骨架中。  相似文献   
67.
研究机器发生随机故障的单机排序问题,其中工件间的优先约束为串并有向图,目标函数为极小化加权完工时间和,证明了此问题多项式时间可解,并给出了多项式时间算法.  相似文献   
68.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研究了Li2CO3掺杂对0.94Mg2SiO4-0.06Ca0.9Sr01TiO3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助剂Li2 CO3的引入未改变陶瓷的相组成.添加适量的Li2CO3可以促进烧结,烧结温度由1440℃降低到1355℃,而且介电性能也得到了优化,Q ×f值有明显的提高;过量Li2CO3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致密性,增加了陶瓷的介电损耗.在1355℃烧结,保温3h,添加0.50wt; Li2 CO3的0.94Mg2SiO4-0.06Ca09Sr0.1TiO3陶瓷获得最佳的介电性能:εr=7.96,Q×f=96409 GHz(f=14.571 GHz),τf=+4.62 ppm/℃.  相似文献   
69.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试方法对来自湖北的26块表面相对干净、颜色均匀的绿松石样品进行定值,每个样品表面按照“田字格”的方式逐一测试9个点,用于评价绿松石成分的均匀性。数据结果显示,绿松石样品中Al,P,K,Cu,Fe,V,Cr和Zn的平均变异系数在5.4%以下,而CaO和SiO2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4.8%和16.2%,说明绿松石中Si和Ca元素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选取其中的21个样品作为参考标准样品,5个作为未知样品,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建立绿松石的工作曲线,用于测定绿松石的成分。研究结果显示主量元素Al,P和Cu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在92.3%~94.3%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4.6%~9.7%;微量元素Fe,Cr和Zn的相关系数达到0.990以上,K和V元素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和0.972,这五种元素平均相对误差范围在7.2%~13.9%;而Si和Ca元素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和0.866,且在5个未知样品中,Si和Ca元素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48%和27.8%,这与绿松石中Si和Ca元素的含量低和不均匀性,以及仪器方法的检出限等影响因素有关。重复性实验显示Al,P,Cu,Fe和Zn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以内,精密度较高;V,Cr,K,Ca和Si元素的RSD在1.34%~10.17%之间。该研究为快速、准确、无损地定量测定绿松石中Al,P,Cu,Fe,Cr,Zn,V和K等元素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可运用于实验室的绿松石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70.
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光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和发展现状,阐明了高能激光束与目标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效应毁伤机理;总结了基于等离子喷涂的反射型激光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包括等离子喷涂金属涂层和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以及各自的技术特点和防护效果,为高能激光防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金属涂层在激光辐照过程中的氧化现象能有效地提高涂层的激光防护性能,同时具有优异反射性能的新型陶瓷涂层在高能激光防护领域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