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801篇
化学   1519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290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451篇
物理学   14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采用热重、在线质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对多元醇法制备的PtRu/C电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电催化剂表面吸附较多残余物种,在惰性气氛中200℃下热处理2h可以去除部分吸附物种.虽然热处理后电催化剂的平均粒径比热处理前稍有增大,但电催化剂颗粒的分散度仍较高.热处理后电催化剂催化甲醇电氧化反应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22.
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出氧化铝、高岭土、氧化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使用线性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三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10%的氧化铝、高岭土能将聚四氟乙烯的磨损率降低约4个数量级, 而氧化硅仅能降低约3个数量级. 对金属对偶表面形成的转移膜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 氧化铝、高岭土/聚四氟乙烯在金属对偶面上形成了高度羧酸盐化的转移膜.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三种填料表面上碳氟分子吸附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显示氧化铝、高岭土表面的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了碳氟分子的脱氟过程, 产生了更多的羧酸螯合物的中间产物; 氧化硅缺少路易斯酸性位点, 因此不能促进高度羧酸盐化的转移膜形成.  相似文献   
223.
一种新型风险型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风险型多指标决策模型没有考虑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而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决策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累积前景理论与灰色关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的风险型多指标决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极差化法对风险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最优与最劣方案;然后利用累积前景理论与灰色关联方法构建前景值函数,并给出利用灰色关联思想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与步骤;最终求出各个方案的综合前景值并进行排序选优.通过某电信运营商对管道资源建设方案选择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4.
研究了红外探测器中红外焦平面列阵的象元———铁电薄膜微桥在红外辐射作用下的输出信号。用层合板壳作为微桥结构的力学模型,中间一层为压电材料,上下两层为金属材料电极。采用了力-热-电耦合的控制方程和变分原理,推导出了基于Mindlin假设的压电材料层合板有限元公式。以红外探测器在夜间从飞机上探测地面的坦克为例,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铁电薄膜微桥在红外辐射作用下的力、热、电输出信号,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25.
热力排气系统(TVS)可在微重力环境下实现低温贮箱压力的有效控制,在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技术中具有应用前景。为了深入研究热力排气系统、被动绝热、蒸汽冷却屏等多项技术的耦合运行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以液氮为模拟介质的在轨贮存技术地面多功能原理验证试验系统。本文将通过净蒸发量测试、消除热分层测试及控压实验测试来介绍该系统的热力排气功能的实现情况。分析低温贮箱的自增压过程特性,获得贮箱热分层规律;在单个热力排气控压周期内检验TVS消除热分层和消降压力的效果;对比分析基于压力反馈和基于压力+液体温度反馈这两种控制策略的控压特点,从介质损失率的角度评估两种控制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贮箱热分层主要出现在气枕区的轴向上,形成于气枕的等容加热期,而热力排气系统能有效消除热分层并消降贮箱压力;压力反馈策略能够通过节流换热的方式减缓液体温度上升,但是贮存流体损失相对较多;而压力加温度反馈策略可实现短期贮存流体零损失。  相似文献   
226.
孙帮勇  吴思远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2):021004-1-021004-7
编码结构光技术是一种获取复杂目标三维结构的典型测量技术,其将编码后的结构光图案投射到待测物体表面进行调制、采集,并通过解码计算三维面形数据,可见编码方法是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核心问题。然而,通用的格雷码编码方法和六步相移编码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为此,以获取物体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融合格雷码与六步相移的结构光技术。首先,将格雷码结构光设计为7幅黑白相间的条纹周期图像,并通过投射角度解码操作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然后,设计六步相移结构光为6幅具有相位差的余弦周期图像,通过相位解包裹操作将每个子区域细分到单个像素单元;最后,融合以上两种编码结构光解码值,计算图像内每个空间点的绝对相位信息。仿真实验与实际测试实验显示,与传统六幅莫尔条纹结构光技术相比,融合结构光技术计算量较小,同时也克服了单独使用格雷码或相移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能够以较高精度获取物体目标的三维结构细节,为基于结构光的双目三维扫描系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7.
用266nm激光解离亚硝基苯(C6H5NO)产生光解碎片NO,并利用单光子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X^2Ⅱv″=0→A^2∑^+v′=0)测得初生态光解产物NO的振转光谱。根据计算所得的模拟光谱对光解碎片NO(X,v^″=0)的转动量子数J″进行了归属,得到了量子数最大到J″=50.5的转动能级的相对布居,这表面光解碎片NO具有较高的转动激发。提出了C6H5NO在266nm下可能的光解机理。  相似文献   
228.
张桂兰  孙大亮 《光学学报》1993,13(12):073-1077
通过测量^5D0→7F2发射带的荧光寿命与晶体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了Eu^3+激发态^5D0的无辐射跃迁。结果表明,^5D0→F2带的温度淬灭效应主要是由于电荷转移态的最低能量太低,^5D0态易被热激活至电荷转移,然后通过电荷转移无辐射驰豫至^7F0态。  相似文献   
229.
Fe K-shell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s induced by 2.4–6.0 MeV Xe20+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binaryencounter-approximation(BEA)model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A model corrected both by the Coulomb repulsion and by the effective nuclear charge(Zeff)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Comparison of Fe K-shell X-ray emission induced by 5 MeV xenon ion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harge states(20+,22+,26+,30+)verif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ffective nuclear charge(Zeff)correction for the BEA model.It is found that Zeffcorrection is reasonable to describe direct ionization induced by xenon ions with no initial M-shell vacancies.However,when the M shell is opened,the Zeffcorrected BEA model is unable to explain the inner-shell ionization,and the electron transfer by molecular-orbital promo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30.
费米共振是分子内和分子间发生的基团间的振动耦合和能量转移现象。有关外场中费米共振的认识、拉曼光谱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均待开发和推广。本文系统阐述了利用高压DAC技术、变温技术特别是课题组独创的变换溶剂浓度、LCOF等方法获得的有关费米共振的研究成果,即分子场、压力场、温度场等外场对分子内和分子间费米共振的影响:(1)分子场中a.由C_5H_5N在CH_3OH和H_2O中拉曼光谱变化研究表明溶剂效应对费米共振有明显影响;b.通过改变溶液浓度发现了其他方法未能发现的费米共振双线对非对称移动及双线对中倍频的基频亦受费米共振调谐的现象;c.溶液中的氢键、反氢键使分子基团重组而对费米共振产生显著影响;d.C_7H_8和m-C_8H_(105分子间发生会费米共振,且费米共振特性随溶液浓度明显改变;(2)压力场中a.随压强增加谱线蓝移,且频差△随压强改变而引起W改变;b.随压强增加CCl_4在C_6H_6中的v_1+v_4~v_3的W减小速度比纯液体中快,费米共振消失提前。这表明,压强引起的费米共振现象可揭示溶剂效应机理;(3)温度场中温度会影响分子费米共振特性,且对不同分子影响亦不同,温度对CO_2的费米共振影响较大,而对CS_2几乎无影响。本文对分子谱线的认证与归属、分子构象的确定及异构体的鉴别、氢键对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