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8篇
力学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报道以卤代的卡拜化合物[Mo(≡CC~6H~5)Br(CO)~2(PY)~2](Py=吡啶)(1)为原料,分别与八羰基二钴、九羰基二铁和十羰基二锰反应,制得未见报道的三核原子簇合物[Co~2Mo(μ~3-CC~6H~5)Br(CO)~8(Ph)~2](2)、[Fe~2Mo(μ~3-CC~6H~5)(μ-CO)Br(CO)~8(Py)~2](3)和[Mn~2Mo(μ~3-CC~6H~5)Br(CO)~1~0(Py)~2](4)。但1与含钼钼三重键的化合物[(C~5H~5)~2Mo~2-(CO)~4]的加成反应未能实现。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推断了2~4的结构。  相似文献   
62.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的水体叶绿素含量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himadzu UV2450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含有不同叶绿素浓度的湖水样本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透射光谱,并使用实验室手段测量了水体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湖水样本的透射光谱特性,同时引入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利用叶绿素浓度值作为微扰量,得到水体叶绿素的动态光谱,进而结合二维同步谱图和异步谱图确定表征水体叶绿素浓度的特征波段。综合观察二维相关光谱中的同步谱图和异步谱图,更加精确地阐明了水体光谱特征,同时剔除水体中其他物质对于光谱信息的影响,更有效、全面地提取反映水体叶绿素信息的敏感波段。利用所选特征波段构建归一化水体叶绿素指数,将特征波段与叶绿素指数分别与水体叶绿素浓度建立线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归一化水体叶绿素指数的预测模型测定R2达到0.771 2,均方根误差是45.509 8 mg·L-1,预测R2达到0.765 8,均方根误差是39.503 8 mg·L-1。模型精度较利用特征波段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了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63.
应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理念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参数快速分析系统。系统设计了SOIL类,SOIL类的实例化对象即为具有某种特定类型、特定物理性质以及光谱特性的土壤样本。系统主要包括文件操作、光谱预处理、样品分析、建模和验证以及样品测定等子功能。系统首先接收土壤标定样本集的目标参数及光谱数据文件,并对其进行各种预处理,将处理结果显示在终端,并将建立的模型保存在模型数据库。系统通过预测土壤参数界面读取模型数据库中保存的各种模型及其参数,并将读入的待测样本光谱信息代入选定的模型,从而实现土壤参数分析功能。系统采取Visual C++ 6.0和Matlab 7.0协同完成功能开发,并采用Access XP来建立和管理模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64.
讨论了叠加对相干态的完备性关系,并根据Pegg和Barnett的相位算符和相位态的定义,计算了叠加对相干态的相位概率分布函数,并应用数值计算讨论了其特性.结果表明,叠加对相干态的相位概率分布受到相位参数和叠加参数的调制.  相似文献   
65.
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不同生长期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可见光区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受作物群体光和能力的影响,玉米可见光区冠层反射光谱在拔节期达最高点,随后持续降低; 近红外区,苗期反射率最低,在拔节期达最高点,喇叭口期有所降低而在开花吐丝期得到回升,进入灌浆期后又下降。不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叶绿素的强吸收带(430~450和640~660 nm)玉米冠层反射曲线呈下降排列,但在550 nm附近反射率R正常>R偏低>R偏高; 喇叭口期偏低施氮区的冠层反射率在可见光区明显高于其它施氮水平,且偏高和正常施氮区域内光谱反射强度基本相同,显示过量施肥并不会促进作物生长。分析玉米生长期间不同施氮水平下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对监测玉米生长状况,指导田间施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针对基于固定特征波长的植被指数不能适用于多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诊断这一问题,研究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双波长计算光谱覆盖面积的叶绿素诊断植被指数,用于稳健地诊断多生育期的营养。以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25~1 075 nm范围的冠层反射光谱,测定采样样本的叶绿素含量。采用小波去噪和多元散射校正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生育期特征波长的迁移范围,进而提出了基于光谱覆盖面积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光谱诊断参数(modified normalized area over reflectance curve, MNAOC)。以信噪比(SNR)和平滑度指标(S)进行综合评价,小波去噪函数的最佳参数为(“sqtwolog”,“mln”,“3”,“db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特征波段的迁移范围为(700 nm,723 nm)。在分析MNAOC指数对叶绿素含量诊断分辨率的基础上,以0.5 mg·L-1的分辨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为:拔节期R2c=0.840 1,R2v=0.823 7;孕穗期R2c=0.865 5,R2v=0.817 4;扬花期R2c=0.833 8,R2v=0.807 6。与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等5种双波长植被指数对比表明,由于700和723 nm计算的光谱面积包含了由于生育期导致的光谱动态迁移特征,使得MNAOC指数在模型精度上和多个生育期的普适性上,都优于其他双波长代数运算植被指数,为大田环境冬小麦生育期叶绿素含量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7.
马铃薯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参数优化与生长期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判别马铃薯作物的生长进程是指导田间关键生长期科学水肥管理的重要依据。研究在马铃薯发棵期(M1)、块茎形成期(M2)、块茎膨大期(M3)和淀粉积累期(M4)四个关键生长期,利用ASD便携式光谱仪采集80个样本区的314组作物冠层反射率数据,并同步采集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在光谱数据预处理后,分析了马铃薯不同生长期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特征,并初步选取了光谱“峰谷”响应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分析与变量减少组合的光谱参数筛选算法(varianc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variable reduction,VACVR)用于明确光谱学响应的优化指标,采用Kennard-Stone(K-S)法划分样本集,最终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建立马铃薯关键生长期判别模型。针对光谱数据,首先使用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ble,SNV)进行光谱预处理,在定性分析了随着生长期的推进马铃薯冠层反射特征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作物生长期动态光谱学响应与峰谷特性选取14个参数,包括:8个位置参数、2个面积参数、4个植被指数参数。采用K-S算法将样本按照3∶1划分为训练集(240个样本)和测试集(74个样本)。分析马铃薯不同生长期冠层反射光谱发现,随生长期的推进冠层光谱存在差异性:即在400~500和740~880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呈降低趋势;在530~640和910~960 nm范围内,反射率呈升高趋势;在530~640 nm范围内,M2和M3生长期的平均光谱非常接近,M4生长期的平均光谱与其他三个生长期的差别较大。叶绿素平均含量随生长期的进程,从M1(28.12 mg·L-1)到M2(31.04 mg·L-1)增加,在M2生长期达到最大值,之后M3(22.00 mg·L-1)和M4(15.36 mg·L-1)依次减少。光谱响应参数随着生长期的进程,绿峰位置Lg和红谷位置Lr逐渐红移,红边位置Lre逐渐蓝移;蓝边面积Abe逐渐增大,红边面积Are逐渐减小;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比值依次呈现减小趋势。根据VACVR算法筛选10个敏感光谱响应参数,建立SVM判别模型,训练集判别率为100%,测试集判别率为94.59%,该模型可在判别马铃薯的生长期的基础上为田间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8.
动态特性是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运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恒电流/恒电压多通道测试仪和燃料电池电流密度分布测试装置,试验测量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加湿温度、电池温度和压力下的电流分布动态响应和动态特性.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局部电流达到新的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同;加湿温度变化时,不同区域的局部电流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69.
文章采用第一性原理,利用掺杂硼的碳纳米管(BC3NT)容易产生拓扑缺陷的特点,将其用作混合系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BC3NT拓扑缺陷电子性质及氧分子吸附.结果表明:BC3NT产生的拓扑缺陷使得氧气在纳米管外表面吸附更加稳定,且缺陷环越大,吸附越稳定.七元环缺陷、八元环缺陷分别会使氧气在纳米管外表面发生半解离吸附和完全解离吸附,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发生;通过布居分析电荷转移进一步验证了缺陷环越大,转移电荷越多,吸附越稳定. BC3NT能增强对氧分子的解离吸附能力,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进行.该材料适合用作混合系锂空气电池正极,有利于提高其性能.  相似文献   
70.
本文使用L-半胱氨酸和不同类型的锰盐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六角形γ-硫化锰的单晶纳米棒,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对γ-硫化锰纳米棒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锰盐中的阴离子对六角形γ-硫化锰纳米棒的形成具有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