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1篇 |
免费 | 577篇 |
国内免费 | 77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468篇 |
晶体学 | 97篇 |
力学 | 291篇 |
综合类 | 81篇 |
数学 | 440篇 |
物理学 | 14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63年 | 5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们测量了31.2MeV的α粒子对10,11B的散射角分布,结果表明在10B核上有反常现象;在11B则无反常现象。我们采用了光学模型加雷奇极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p壳核,诸如α+16O,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很好符合,而对于α+10B则不成功。采用双v次幂光学模型分析时,对于α+16O的符合程度稍次于前者的结果;对于α+10B仅能定性符合。众所周知,上述模型对于α+40Ca的分析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是十分好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s-1d壳核与1p壳核的大角反常散射的机制不同;同时也表明1p壳核的反常散射机制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2.
73.
摘要本文利用基样条插值方法,给出非等距I型三次样条插值误差的余项渐近展开式,推广了文献[1]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为解决微创手术软体机器人的形状实时监测问题,将刻有三个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单根光纤植入软体操作器中,利用其研究柔性硅胶软体操作器光纤传感和三维形状重构方法。进行了软体操作器的结构设计及模型建立,并对光纤光栅波长漂移量和软体操作器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软体操作器结构设计及其模型建立的有效性,测试了软体操作器不同弯曲状态下三个FBG传感器的反射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三个FBG传感器的中心波长漂移量,利用线性插值算法计算出软体操作器在不同弯曲状态下的曲率等参数,并结合曲线拟合方法实现软体操作器的三维形状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方法可以实现硅胶软体手术操作器的三维形状传感,在微创外科手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76.
任杰 阮锡超 陈永浩 蒋伟 鲍杰 栾广源 张奇玮 黄翰雄 王朝辉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顾旻皓 韩长材 韩子杰 贺国珠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解立坤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余滔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物理学报》2020,(17):239-247
在基于白光中子源的中子核反应测量中,伴随中子束的伽马射线是重要的实验本底之一.本文对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的束内伽马射线进行了研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了伽马射线的能量分布和时间结构.通过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得低能中子区的束内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直接测量实验中,将载6Li的ZnS(Ag)闪烁体探测器置于束流线上,通过飞行时间法直接测量束内的中子和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并利用波形甄别技术进行粒子鉴别.间接测量法是将铅样品置于束流线上,利用C6D6闪烁体探测器测量样品上的散射伽马射线,从而得到入射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实验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在12μs—2.0 ms的时间区间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7.
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ICF)精确打靶中,对激光束变换、整形和控制要求苛刻,通过数字在线操控技术能够在线实现激光系统的自动校准,而频率变换是数字在线操控技术中的关键一环。在不进行逼近迭代计算的情况下,基于可逆的傅里叶变换和龙格-库塔算法,对神光II终端靶场系统中负单轴晶体KDP的"I+II"类频率变换的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相应的算法研究,并给出了对应的模拟计算结果。最后,与神光装置运行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频率变换逆问题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恒温热源不可逆两级中冷回热再热布雷顿热电联产装置模型,基于分析的观点,导出了装置无量纲输出率和效率的解析式。在给定总压比的情形下,通过数值计算分别研究了输出率和效率与两个中冷压比和两个再热压比的关系,当总压比变化时,发现输出率和效率对总压比存在最大值,并分别求出了两个相应的最佳的中冷压比和再热压比。分析了回热度、中冷度、再热度、压气机和涡轮机效率、压降损失等特征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最后发现分别存在最佳的用户侧温度使输出率和效率取得双重最大值。 相似文献
79.
The effect of an anti-hydrogen bond on Fermi resonance: A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Fermi doublet v1-v12 of liquid pyridine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effects of an anti-hydrogen bond on the v1 v12 Fermi resonance (FR) of pyridine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Rama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Three systems, pyridine/water, pyridine/formamide, and pyridine/carbon tetrachloride, provide varying degrees of strength for the diluent-pyridine anti-hydrogen bond complex. Water forms a stronger anti-hydrogen bond with pyridine than with formamide, and in the case of adding non-polar solvent carbon tetrachloride, which is neither a hydrogen bond donor nor an acceptor and incapable of forming a hydrogen bond with pyridine, the intermolecular distance of pyridine will increas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yridine molecules will reduce. The dilution studies are performed on the three systems. Comparing with the values of the Fermi coupling coefficient W of the ring breathing mode v1 and triangle mode v12 of pyridine at different volume concentrations, which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Bertran equations, in three systems, we find that the solution with the strongest anti-hydrogen bond, water, shows the fastest change in the v1-v12 Fermi coupling coefficient W with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 varying, followed by the formamide and carbon tetrachloride solu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onger anti-hydrogen bond-forming effect will cause a greater reduction in the strength of the v1-v12 FR of pyridine.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an anti-hydrogen bond in the complexes and the FR theory, a qualit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anti-hydrogen bond effect in reducing the strength of the v1 - v12 FR of pyridine is given.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