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33篇
物理学   2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相似文献   
52.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研究了HF,HCl,H2SO4和HAC分别对含水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HF有使PE液晶态变成C相的机理,HCl有使PE液晶态变成LH相的机理,H2SO4有使PE液晶态变成La相的机理。而HAC则有使PE液晶态经过La相转变成LH相的机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3.
Amphotericin B is a very effective antifungal drug,but it has an adverse reaction to the membrane of mammals' cell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m B and cholesterol(Chol)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pores on the membrane to destroy its integrity.In particular,Am B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meability of membrane for K~+ions.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Na+ions and Ca~(2+)ions may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mphotericin B and lipid molecule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these metal cations on the physical state an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of the Cholesterol/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Chol/DPPC) monolayer with and without Am B have been investigated.The addition of Am B induces the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of the lipid monolayer from liquid-gel phase to liquid phase.Different metal cations could influenc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Am B-lipid monolayer.The K~+ions and Ca2+ions make the obvious phase transition disappear.However,the presence of Na+ions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Am B-lipid monolayer.The addition of Am B and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metal cations weaken the attractive force on the monolayers.After addition of Am B,the for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environment of K+ions,thus is the weakest in the environment of Ca~(2+)ions,which may be du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metal ca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of cells.A large number of K+ions distribute inside of the cells,thus most of Na+and Ca~(2+)ions exist out of the cells.Hence,it may be possible that when Am B molecules are out of the cells,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drug and lipid molecules is weaker than that inside the cells.These results may have a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Am B and the influence of metal cations on the membrane.  相似文献   
54.
对中、英课程差异的比较性研究,从英国课程设置的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金牌"课程--CIE ALEVEL与中国课程的差异,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国课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5.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 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并用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热力学分析表明, DOPC与DPPC分子在单层膜结构中相互作用为排斥力, 诱导单层膜出现相变; DOPC, DPPC与胆固醇(Chol)间的相互作用均为吸引力, 当表面压力(π)大于18 mN/m时, DPPC与胆固醇的作用力大于DOPC.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 DOPC/DPPC单层膜出现明显相分离现象, 富含DPPC微区成“花形”结构, 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微区逐渐增大, “花瓣”增多; 当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时, 单层膜相态由液相与凝胶相共存转变为液态无序相与液态有序相共存结构, 富含DPPC的微区形状从“花形”转变成“圆形”.原子力显微镜对单层膜的表征验证了荧光显微镜的观测结果, 表明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中对单层膜排列具有明显的影响, 压力和溶液状态等是影响脂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陈莹莹  孙润广  王夫雨  潘勤 《化学学报》2011,69(19):2299-2306
紫杉醇透过细胞膜的药物吸收过程及其脂质体制备与紫杉醇/脂质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Langmuir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二棕榈酰磷脂胆碱(DPPC)/紫杉醇(paclitaxel)二元混合系统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层相互作用. 对膜压-面积(π-A)曲线的测量和基于π-A曲线的混合性分析、热力学稳定性分析及可压缩性分析表明: 紫杉醇和DPPC相互混合, 不同分子间存在斥力, 混合单分子层出现相分离. 除紫杉醇摩尔分数(xpac)为0.4外, 这些现象均随单分子层压缩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反转|对xpac=0.4, 不同分子间混合程度、斥力作用和单分子层中相分离均远超过其他混合比例的单分子层, 且随单分子层压缩程度持续增加, 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远远超过压缩程度|xpac≤0.4时, 脂质单分子层结构受紫杉醇影响较小, 超过0.4后脂质单分子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紫杉醇/DPPC单分子层进行了表面形貌观测, 证实了Langmuir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生物膜中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生物膜的功能。通过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实验不但观测到质膜微囊烧瓶状凹陷结构,而且还观测到大量的球状和椭球状结构.通过模拟脂筏微区结构,重点对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的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多形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发现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加,鞘磷脂和胆固醇双层膜出现了紧密聚集不规则的微区结构,在 SM/Chol/DOPC双层膜中,SM/Chol形成的微区结构漂浮在液态DOPC小颗粒上部。当 DOPE加入到SM/Chol中,三种成份形成不稳定的双层膜结构.Ceramide促进了SM/Chol结构发生重排,微区形状从原来的不规则向着紧密聚集的圆形结构演变;混合单层膜的分子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决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当过量分子面积与过量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吸引力, 出现凝聚现象; 为正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排斥力, 促使单层膜出现相分离现象. 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值越小, 单层膜的热稳定性越高.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述了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生物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分别研究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的影响机理,通过比较得知,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影响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它们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球状或椭球状的物质都有使磷脂酰胆碱液晶形成片层六角形的机理,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磷脂酰胆碱液晶形成六角形H_(Ⅱ)相的机理。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Langmuir单层膜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测定与分析,分别对髓鞘碱性蛋白(MBP)与细胞膜中不同头部基团脂质分子二棕榈酰基磷脂胆碱(DPPC)和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在空气/液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当界面上脂质含量一定时,亚相中随着MBP浓度的增大,DPPC、DPPE单层膜的等温线向平均分子面积较大的方向移动;(2)在单层膜表面压力为10 mN/m时,一个MBP分子分别结合140±3个DPPC分子和100±3个DPPE分子,随着表面压力增大,当MBP分子分别与两种磷脂分子相互作用时,MBP插入到磷脂单层界面的个数逐渐减少;(3)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脂分子形成的单层膜变得较为疏松,且MBP分子易于插入到分子头部较小的DPPE单层膜中;(4)蛋白质的存在使DPPC单层膜的表面压力逐渐减小,且蛋白质浓度越大表面压力降低越多,DPPC被MBP带入到亚相中越多;(5)对于DPPE单层膜,蛋白质通过与DPPE相互作用插入到界面膜中,引起表面压力增大,且蛋白质浓度越高,压力变化量越大.  相似文献   
60.
王娟  常怡光  孙润广 《化学学报》2012,70(5):599-605
研究了不同比例下胆固醇(Chol)对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PE/PC,1∶1物质的量比)混合膜的影响,并在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等温线基础上,通过对过量平均分子面积(ΔAex)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的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比例Chol与PE/PC(1∶1物质的量比)三元混合膜的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hol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混合膜的相变,增强了膜的凝聚性;当XChol=0.2,0.6,0.8时,过量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在所研究的表面压力下都为负值,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促使混合膜的凝聚,而在XChol=0.4时,过量平均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在15,20,25,30 mN/m下为正值,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促使熵的增加,并且在20 mN/m压力下出现极值.实验中利用LB膜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Chol与PE/PC(1∶1物质的量比)混合膜,并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对其结构形态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