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0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仪)上, 采用扫描热焓法测定物质的热容, 实验精度达到±1%左右. 在190-410 K温度区间内, 测定了四氯合金属酸(Ⅱ)正十八铵(n-C_(18)H_(37)NH_3)_2MCl_4(M=Mn和Zn; 简称C_(18)M)的热容. 同时测定了C_(18)M的固-固相变焓和相变熵. 本文报导了C_(18)M每隔5 K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52.
从固相萃取柱、上样样品p H值、洗脱液、定容液四方面优化前处理流程,建立了地表水中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氨基糖苷类7类共49种抗生素的质谱指纹的提取方法。水样采用MAX-HLB串联柱富集净化,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抗生素在0.001~0.5μg/m L(链霉素为0.01~5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目标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51.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2%~9.7%。以3倍和10倍信噪比确定目标抗生素在两种定容液中的检出限以及定量限分别为0.01~3.23μg/L和0.05~3.43μg/L以及0.04~10.8μg/L和0.17~11.4μg/L。应用此方法对秦淮河和玄武湖的9个位点进行了抗生素污染筛查。  相似文献   
53.
从两种氨基酞菁锌出发,经一步反应,合成出了两种四苯甲亚胺基酞菁锌(Ⅱ),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对合成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从取代基与酞菁(Pc)大环之间的共轭形式、空间位阻效应、溶剂效应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氨基酞菁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比较.发现外围(2,9,16,23位)取代产物2a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π-Ⅱ共轭,内围(1,8,15,22)取代产物2b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sp^2-Ⅱ共轭.  相似文献   
54.
以纤维素为载体,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共价键联血红蛋白,制备氧载体.研究了氧化条件对血红蛋白固定量的影响.纤维素只有经过预氧化、碱处理和再氧化三步活化反应,才能使血红蛋白大量固定化,每克纤维素固定血红蛋白量达1.0g.氧载体稳定性好,血红蛋白不脱落.经铁氰化钾氧化,氧载体放氧效率为33.1%.  相似文献   
55.
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甲基蓝光度法是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标准方法,本文报道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用氯仿一次萃取后比色,其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好,操作简便。盐酸副玫瑰苯胺和甲醛在碱性水溶液中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紫红色化合物,易被有机溶剂萃取,未反应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仍留在水溶液中,根据有机相的紫红色强度,就可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56.
对在不同条件下处理T10钢进行了磨损试验,氧化试验、腐蚀试验和B-Al共渗层的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比较之下B-Al共渗层的耐磨性,抗氧化性、耐蚀性和结合强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57.
58.
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四-2,9,16,23-氨基酞菁钴(TAPcCo)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酞菁分子与碳管之间是通过酰胺键结合的,紫外吸收光谱还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同时还研究了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对香兰素(VNL)的电催化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修饰电极对VNL有着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相对于裸玻碳电极VNL在修饰电极上峰电位负移了20mV,峰电流增大了12倍,且VNL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受吸附控制。方波伏安法证实了这一反应过程中有质子参与。同时,方波伏安法研究还发现:峰电流与香兰素浓度在4.2μmol·L-1~5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3S/N)为0.44μmol·L-1。  相似文献   
59.
60.
孔德轮  高保娇  李刚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1):1399-1403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 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 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II)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 结果表明,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5的P4VP, 其c*为15 mmol•L−1(按P4VP中的链节量计算). 在稀溶液中P4VP与Cu(II)离子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内配合物, 表观配位数为9~10;在亚浓溶液中, P4VP与Cu(II)离子发生分子间配合作用, 由于配位交联, 形成不溶性的配合物P4VP-Cu(II), 配位数为3. P4VP与Cu(II)离子形成配合物后, 玻璃化温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