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化学   121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2篇
物理学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为计算医用加速器中束流经过270°偏转磁铁系统电子损失所造成的辐射剂量问题, 将束流传输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蒙特卡罗抽样方法相结合, 在一阶近似条件下计算了电子在偏转系统中的输运过程, 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对电子输运和电子损失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能散是产生电子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计算得到了损失电子所处位置、能量和飞行方向等信息, 把计算得到的信息作为蒙特卡罗程序的输入源, 进一步计算出束流损失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分布, 从而能更完善地设计医用加速器照射头的屏蔽. 文中给出在电子束初始半径为1mm、散角为5mrad、能散为10%条件下电子损失率为13.5%, 损失电子主要是向加速器照射头部上方辐射出去.  相似文献   
182.
利用激光质谱法,采用355 nm及532 nm激光作为光源对丁酮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得到了2种波长下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图主要有质荷比为1(H ),15(CH3 ),43(CH3CO )的质谱峰.532 nm质谱比较丰富,有较强的质荷比为45的信号,可以认为这是丁酮异构体电离解离得到的产物;同时探测到了质荷比为4,6,8的信号,可能是高价离子.355 nm质谱图相对简单.根据信号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变化及主要的离子信号,得出了2种波长下主要的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183.
氨与甲醇混合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及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光子电离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氨与甲醇混合团簇进行了研究.在脉冲激光波长分别为266nm,355nm和532nm条件下,仅在355nm作用下观测到团簇离子.主要的电离产物为质子化的(CH3OH)n(NH3)mH (n=0~6,m=0~4)混合团簇离子,且各个序列的离子强度随m的增大而减小.经分析,氨与甲醇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不同尺寸团簇离子信号强度随电离激光光强变化的光强指数曲线显示,团簇均发生四光子电离过程.应用量化计算,构造了质量数较小的几个团簇离子的可能的空间几何构型,发现二元团簇离子(CH3OH)n(NH3)mH 是以NH4 作为内核离子,再通过氢键与其它分子组合而构成团簇离子.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叙述流化床内催化裂化碳四馏份氧化制取顺酐所用V-P-K-Fe/硅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在φ1m 流化床中,以从分布板上下同时进料的方式,考察了温度、原料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认为最佳温度为410℃,原料浓度为2.2—2.5%。该催化剂在上述条件下经2000小时运转,活性稳定,顺酐重量收率约在75%左右。采用从分布板上下同时进料的方法,能将碳四馏份以高浓度在爆炸极限内操作,从而可大大强化设备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5.
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3D金/铜纳米枝状物,并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在枝状物表面成功制备了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聚合物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利用制备的聚合物修饰电极可对溶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得到比已报道的类似印迹传感器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低的检测下限,其线性范围为1.0×10~(-14)~1.0×10~(-1)mg/L,检测限为1.9×10~(-15)mg/L(S/N=3),相关系数为0.9975。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极表面制备的金/铜纳米枝状物,大大提高了电极的电子传递能力,也提高了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86.
将自组装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利用反应离子刻蚀和软刻蚀法复形到偶氮苯聚合物膜表面,获得六方非紧密排列的偶氮苯聚合物半球状阵列微图案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膜的微阵列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照对膜微图案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偶氮苯基团的光致取向特性,偶氮苯聚合物膜的微图案在偏振光照射下,可由初始的半球状阵列微结构形变成纺锤状和椭球状等结构,这种微结构的改变可以改变膜表面润湿性,实现偶氮苯聚合物膜表面不同微图案和润湿性能的光照调控。  相似文献   
187.
在元素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组织了三次到工厂的教学参观。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思想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大纲强调“要使学生掌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用途。”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大多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书本上所讲的存在、制法、性质和用途都来源于实践。因此联系这些实际进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8.
用草酸钙共沉淀法分离富集骨中稀土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草酸钾作沉淀剂 ,在 pH2时将骨中钙部分沉淀 ,通过草酸钙载体共沉淀富集骨中稀土元素。用分光光度法、同位素示踪法和中子活化法检验模拟样品中稀土元素富集效果。结果显示 ,当每 g钙的沉淀量为48mg时 ,微克量和纳克量的稀土元素共沉淀率达到90 %以上。方法简单、可靠 ,且避免了钙、磷和钠等宏量元素的干扰 ,可对0.5~5g骨样中的稀土元素进行有效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189.
采用催化剂辅助聚合物前驱体热解工艺制备出宏量碳化硅纳米线(Si CNW),研究了基底材料、热处理温度及催化剂加载量等参数对所制备Si CNW微观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Si CNW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其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Si CNW为面心立方单晶结构的β-Si C,平均直径约为400 nm.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Si CNW的形貌由弯曲状生长转变为直线状生长,纳米线的直径也随之增加,在高温出现链珠状形貌纳米线;随着催化剂加载量的增加,纳米线的直径逐渐提高,产量却有所减小.纳米线的生长过程主要遵循VLS机制.当热解温度为1 600℃,基底材料为碳纤维布,催化剂加载量为5%(质量分数)时制备的Si C纳米线的直径、数量和分布状况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0.
本研究借鉴合成冠醚的Willianmson反应,通过缓慢滴加二氯乙醚合成了重要中间体乙氧基醚链接的苯并菲二聚体,且避免了2,3-二羟基四戊烷氧基苯并菲自身成环反应所导致单一冠醚苯并菲的生成.进一步以该中间体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最终得到了冠醚桥接苯并菲二聚体,并用1H NMR,13C NMR和MALDI-TOF质谱对产物的结构和纯度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