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5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跨介质航行是近年来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型号飞翼式无人机在不同工况下发射入水过程流场演变及运动姿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其入水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不同发射工况下无人机的入水冲击载荷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型号无人机入水过程的姿态变化同时受水面条件及发射工况影响,静水工况下以25°入水角、4 m/s的条件发射无人机入水时,可实现最优的姿态恢复时间及入水冲击载荷响应值。  相似文献   
12.
刺激响应型微胶囊由于具有独有的高稳定性、多功能性、膜结构的可调性、以及对不同芯材的运送能力,在药物封装和释放、人造细胞、催化、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刺激响应型复合微胶囊的可控释放的研究进展,包括温敏型、pH响应型、磁响应型、生物响应型、电响应型,以及光响应型微胶囊,根据释放机理的不同着重对光响应型微胶囊的释放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微胶囊可控释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瑀健  谢彬  姜涛 《化学学报》2016,74(9):752-757
模拟DNA化学结构,设计并合成了双亲共聚物聚(2,2'-(1,10-二氮杂-[18]冠-6-1,10-二基)二乙基5-((腺嘌呤-9-基)甲基)间苯二甲酸酯)(PDCAI),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织形态,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其与底物胸腺嘧啶(thymine)的氢键识别,并以变温红外进一步证实和考察了氢键的形成及断裂. 同时,尝试了利用K+对PDCAI的自组织形态和氢键识别进行了调控,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DCAI自发聚集成条带状聚集体,利用K+调控可使其聚集形态转变为棒状、纳米管状或螺旋棒状;在水溶液中底物thymine的C2=O与PDCAI进行了氢键识别,而通过K+调控,氢键识别基变为thymine的C4=O,说明PDCAI聚集形态的转变导致thymine在与其识别过程中进行识别构象的重组织. PDCAI的研制对研究揭示聚合物自发形成螺旋的分子特征、制备螺旋型聚合物、研制新型药物载体及功能调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r(Ⅲ)离子在LiCl-KCl-BiCl3熔体中W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的研究表明,Pr在预先沉积的Bi膜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是由于生成了Pr-Bi金属间化合物,导致Pr(Ⅲ)在Bi膜电极上的还原电位比在W电极上还原电位更正。从开路计时电位曲线可以观察到两相共存的Pr-Bi金属间化合物的两个平台。利用开路计时电位计算了723-873 K温度范围内Pr在Pr-Bi合金中的活度和偏摩尔Gibbs自由能以及Pr-Bi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Gibbs自由能。通过恒电位电解,在液态Bi电极上得到了Pr-Bi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附带能量散射谱(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Pr-Bi金属间化合物为PrBi2和PrBi。  相似文献   
15.
应用碳包覆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3V2(PO4)3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的结构和观察表面形貌.材料的电阻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包覆Li3V2(PO4)3材料可避免颗粒团聚,减小颗粒尺寸,提高材料电导率,改善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表面碳包覆的Li3V2(PO4)3材料.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样品的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该合成样品为纯相的Li3V2(PO4)3晶体,颗粒尺寸100nm左右.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该材料在3.0~4.3V电位区间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比它在3.0~4.8V区间的高约3个数量级.另外,前者的电荷转移电阻也明显低于后者.因而,其循环性能也明显优于后者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阀切换技术在大气样品中六氟化硫快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衍秋  何玉晖  田杰  姜涛 《色谱》2007,25(4):609-610
建立了双柱阀切换技术分析大气样品中的SF6含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方法。采用规格为3.2 mm×1 m的5A分子筛(40~60目)柱为预柱,规格为3.2 mm×0.5 m的5A分子筛(60~80目)柱为分析柱。在所用实验条件下,平均峰高响应为1.08×10-14 mL/μV,SF6单位体积进样量的色谱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SF6的最低检测限为6.03×10-13 mL(3倍基线噪声)。采用该方法分析大气中SF6的含量,样品分析时间为1.2 min,于12 min内完成11个空气样品的分析,SF6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2.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介孔膜修饰水/1,6-二氯己烷(W/DCH)界面得到阵列介观W/DCH界面,利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以及计时电量法考察了亚叶酸离子在该阵列介观W/DCH界面上的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在膜修饰W/DCH界面上转移的电化学响应与复合介孔膜内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密切相关.循环伏安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由膜内水相向油相转移的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根据Randles-Sevik方程,计算得到亚叶酸离子在复合介孔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2.036×10~(-8)cm~2/s.利用计时电量法测得亚叶酸离子在该界面上转移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72×10~(-3)cm/s.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涛  韩布兴 《化学进展》2006,18(5):657-669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评述了化学热力学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态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厂烟气脱硫渣,采用多步酸洗工艺加以提纯并制备获得CaSO_4载氧体。在高温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还原反应温度、载氧体过量系数Φ、多次还原氧化循环等因素对提纯脱硫渣载氧体与煤化学链燃烧特性和气相硫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纯脱硫渣载氧体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促进煤的充分转化;综合考虑碳的转化以及气相硫释放的抑制,最优反应工况中还原反应温度确定为900℃、载氧体过量系数Φ=1.0为最佳。经过五次还原氧化循环实验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aSO_4副反应的进行及气相硫的不断释放,导致提纯脱硫渣载氧体循环反应活性略有降低,反应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