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CMC-g-AM)。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型药物,以羽毛蛋白(FK)为共混改性剂,采用挤压法制备了CMC-g-AM/海藻酸钠(SA)/羽毛蛋白载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分别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载药微球的形貌以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不同的接枝共聚物、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和交联时间对缓释微球的载药量和缓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CMC-g-AM的合成单体比AM:CMC为3:1,羽毛蛋白用量为30%,交联剂浓度为0.7 mol·L-1,交联时间为1 h,载药微球的载药量较高,为16.7%。复合微球平均粒径为1.6 mm。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2,4,6-三甲基吡啶(2,4,6-tmpy)和Cu(NO3)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一个新的含3-羟基-2,4,6-吡啶三酸根(2,4,6-opyta3-)的Cu(Ⅱ)配合物[Cu2(2,4,6-opyta)(H2O)2]·2H2O,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中Cu1、Cu2均采取五配位的四方锥几何构型,[Cu4(2,4,6-opyta)2(H2O)4]结构基元间通过Cu1-O5配位作用连成波浪形的层状结构。结晶水、配位水及羧基氧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将二维层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新产生的配体2,4,6-opyta3-是由Cu(Ⅱ)诱导HNO3氧化2,4,6-tmpy发生氧化和羟基化反应原位合成的。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下2-芳基取代苯并噁唑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氨基酚和芳香羧酸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缩合,合成了4种2-芳基取代苯并噁唑化合物。优化反应条件为:多聚磷酸为催化剂,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4min。  相似文献   
14.
R0-代数上的Fuzzy同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0-代数中引入Fuzzy同余关系的概念,讨论了Fuzzy同余关系的一些基本性质,并通过对R0-代数中的Fuzzy MP滤子,特别是生成Fuzzy MP滤子的讨论建立了Fuzzy MP滤子与Fuzzy同余关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以介孔硅MCM-41为载体,AlCl3为促进剂,制备了负载型Pt-Al/MCM-41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金属间作用力进行了表征,着重探讨了不同Al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和金属间作用力的影响,系统考察了Pt-Al/MCM-41用于催化聚乙二醇烯丙基醚和七甲基三硅氧烷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结果表明,Al的加入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有序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有序度随着Al用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此外,加入一定量的Al有利于提高Pt晶粒的分散度,减小其粒径。Pt1Al2/MCM-4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使用6次无明显失活,其转化率仍大于90%。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的最佳工艺为:nPGAE/nMDHM=1.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0.5%,其转化率达94.1%。  相似文献   
16.
王志  周红军  胡俊毅  游劲松  高戈 《化学学报》2013,71(9):1257-1264
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N-芳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 我们构筑了一类基于咪唑(鎓)的十字架型荧光分子4和5, 研究了烷基链以及咪唑和咪唑鎓分别作为电子受体对十字架型分子荧光性质的影响. 其中, 分子4a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性质, 荧光颜色覆盖由深蓝色到黄色区域; 同时, 该分子还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 我们采用数码照相的方法代替繁琐的荧光光谱仪, 仅使用单一该荧光分子在两种有机溶剂中即可通过荧光颜色有效区分15种结构类似或pKa相近的有机酸. 最后, 分子4a和5a固载于硅胶板上通过可逆的荧光颜色变化实现了对HCl/Et3N气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7.
以ZnO-Ti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O/ZnO-TiO2汽油脱硫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压汞、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FCC轻汽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对不同Ni含量的NiO/ZnO-TiO2吸附剂进行脱硫性能评价,以考察Ni含量对该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含量适量增加对于吸附剂比表面积、内部孔道分布和颗粒强度影响较小,同时能够增加具有脱硫活性的Ni0物种,促进吸附剂脱硫活性。当吸附剂中Ni质量分数达到5.48%后,吸附剂的内部孔道分布改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颗粒强度明显降低,对吸附剂脱硫活性极为不利。当Ni质量分数为4.45%时,吸附剂具有最佳脱硫性能,能够将FCC轻汽油中3×10-4的总硫含量降低至5×10-6以下,并维持脱硫时间达152 h,穿透硫容达11.24%(112.4 mg S/g吸附剂),且脱硫后FCC轻汽油烯烃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eriodic multilayer films con- taining Zr and Al(lwt.-%Si) or Al(pure) layers designed for the use as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high reflective mirrors in the range of 1~19 am. The comparison of A1/Zr (Al(lwt.-%Si)/Zr and Al(pure)/Zr) multilayers fabricated by direct-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shows that the optical and structural per- formances of two systems have much difference because of Si doped in A1. From the results of grazing incidence X-ray reflection (GIX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UV, the Si can disfavor the crystalliza- tion of AI and smooth the interface, consequently increase the reflectance of EUV in the Al(lwt.-%Si)/Zr systems. For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wo systems, the first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s appear at 250 ~C. The interlayers are transformed from symmetrical to asymmetrical, where the Zr-on-A1 interlayers are thicker than Al-on-Zr interlayers. At 295 ~C for Al(pure)/Zr and 298 ~C for Al(lwt.-%Si)/Zr, the interfaces consist of amorphous Al-Zr alloy transform to polycrystalline Al-Zr alloy which can decrease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smooth the interfaces. Above 300 ~C, the interdiffusion becomes larger, which can enlarg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Zr-on-Al and Al-on-Zr interlayers. Based on the analyses, the Si doped in Al cannot only influence the optical and structural performances of Al/Zr systems, but also impac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s in the annea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纳米SiO_2/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反应性增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应性增容技术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首先探讨了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进行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然后将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以及作为反应性增容剂的氨基化聚丙烯共混.结果表明,改性粒子上的环氧基与氨基化聚丙烯上的氨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大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从而在粒子含量很低时明显提高了聚丙烯的拉伸强度、模量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杨醛和铜离子为改性剂,通过后嫁接法制得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Cu-SBA-15),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利用TEM、SEM、XRD、N2吸附-脱附、TG、FTIR和XPS对SBA-15、氨基改性SBA-15(NH_2-SBA-15)、水杨醛希夫碱改性SBA-15(SA-SBA-15)的形貌、结构和Cu-SBA-15的配位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BA-15在改性前后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APTES和水杨醛能够通过后嫁接法修饰于SBA-15,修饰后仍保持十分有序的孔道结构。SBA-15通过改性后,其对毒死蜱的吸附量由100 mg·g~(-1)增加至195 mg·g~(-1),且其对药物的缓释性能也得到改善。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显示出明显的pH值响应性,pH=3时的释药速率大于pH=11时,而在中性条件下的缓释效果相对最好。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Ri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药物释放由Fick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