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3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近年来, 我们在研究含氟烯烃和烷烃的红外激光诱导氧化和氯化反应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红外激光诱导卤代烷烃的脱卤化氢并生成: CF2卡宾和:CFCF3卡宾的反应[1-4]以往的研究往往是根据反应产物推论反应机理, 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卡宾中间体,但在实验中未能直接检测到. Kakimoto[5,6]曾报道过在流动体系中测到了.F+CH3F和.F+CH3Cl反应中:CHF和:CHCl的激光荧光激发谱, 但没有讨论卡宾形成的机理.Hirota[7]在讨论.F+CH3F反应时, 认为:CHF可能由攫氢过程产生而对于.F+CH3Cl反应同时生成:CHF和:CHCl未做说明. 本实验中用扩散分子束代替了流动反应体系, 从而大大减少了产物和反应物气体分子间的猝灭过程, 获得了信噪比大而清晰的图谱, 由此确证了:CHF和:CHCl的存在, 说明了.F+CH3Cl反应中自由基攫氢过程和偶合反应过程共存的反应历程. 这一结论对红外激光诱导一碳卤代宾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 研究了活性氮与碘乙烷(C2H5I)反应的化学发光. 在620~820 n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较强的发射光谱, 拟合得到的光谱常数表明它来源于NI(b1Σ→X3Σ)跃迁, 并对35个谱峰进行了振动归属. 最后讨论了活性氮中主要成分与C2H5I反应的可能过程, 结合辅助性实验分析表明, 活性氮中的N(2P)与C2H5I直接反应很可能产生激发态NI(b1Σ)自由基. 这是利用化学反应直接产生激发态NI(b1Σ)的首次报道, 观察到的激发态最高振动能级为v'=6.  相似文献   
33.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亚稳态Ar(^3P0,2)与SO2的传能反应.在位于流动管不同位置的两个窗口处,观察到了320~600nm的不同的两组光谱序列.其中,下游窗口所测光谱与之前作者在Ar与SO2混合气体空心阴极放电实验中得到的光谱一致,确定为SO(c ^1∑^-→X ^3∑^-)的发射谱;根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编写的光谱模拟程序模拟的光谱结果,上游窗口所测光谱中位于SO(c ^1∑^-→X ^3∑^-)发射谱线长波方向上的光谱序列被归属为SO(A”^3∑^+→X ^3∑^-),并得到SO(A" ^3∑^+)的光谱常数为:T00=(30460±18.0)cm^-1,ωe'Xe'=(7.7±0.8)cm^-1,ωe'=(685±8.0)cm^-1.  相似文献   
34.
活性氮反应产生激发态卤化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利用氮气放电产生的活性氮有效制备激发态卤氮自由基NX(b)(X=F,Cl,Br)的方法.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将含溴有机物CH2Br2、CHBr3、C2H5Br、C4H9Br加入到活性氮中,在550~750nm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X)跃迁发射光谱.机理分析表明,活性氮中的基态氮原子N(4S)与含溴分子反应首先产生基态的NBr,由于亚稳态分子N2(A3Σ+u)的能量转移作用,基态NBr被激发到NBr(b).当含氯有机物CCl4、SO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观察到了NCl(b→X)的发射光谱,而当CHCl3、CH2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却没有观察到NCl(b)态的辐射跃迁.当SF6与氮气混合放电时,观察到了NF(b)态的跃迁发射谱.分析表明,基态的NCl和NF自由基分别是由N(4S)+CCl3(SOCl2)→NCl(X)+CCl2(SOCl)和N(4S)+SF5→NF(X)+SF4通道产生的,再通过N2(A)能量转移到激发态.  相似文献   
35.
1.3μm附近CO2的高灵敏度吸收光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可连续调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作为探测光源,将长程多通池吸收光谱、波长调制和谐波探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具有高检测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测量气态分子光谱及进行微量分析的研究装置.可以测量6.67×102Pa下~10-27 cm-1·(molecule·cm-2)-1的强度,最小可探测吸收达到~10-8.并利用该装置测量了CO2气体在1.31 μm附近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了这一波段谱线的参数.同时测量的谱线参数与HITRAN数据库相比,发现15条数据库上没有报道的弱谱线.  相似文献   
36.
透镜球模工具的设计,可以根据公式用解析法计算进行,但计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故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也可用作图法求解,但仍不够简便;我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是查表法。多年来的使用经验证明,此法使用极为简单,而且精度也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导用CO_2选频激光器对CH_3Cl、CH_3OH、C_2H_5OH、C_2H_3Cl、C_2H_4、NH_3六种分子的光电流效应和光谱所做的研究.发现它们有很强的光电流效应.研究了放电管的V-I特性曲线和放电弛豫在光电流效应中的作用:初步讨论了这种效应的机构.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外区的激光光电流光谱术可以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光谱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了在交叉分子束装置中氟原子和二溴甲烷反应生成的CBr_2的气相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首次实验结果,位于585—664nm范围内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由22个峰组成,被指定为CBr_2的A(V′_1~V′_20)←X(000)(V′_1=0,1;V′_2=0—12)跃迁。从光谱导出ν_(00)=14885cm~(-1),上态振动光谱常数ν′_1=460,ν′_2=189cm~(-1),x′_(12)=3.10,x′_(22)=-0.27cm~(-1)。本实验结果与CBr_2的低温固相光谱进行比较,发现固相光谱较气相光谱明显蓝移,确认了CBr_2是:F+CH_2Br_2过程的两步反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SO(c1Σ-)的猝灭动力学过程.获得了SO2,O2,CO2,N2,He,CS2,CH3OH,C2H5OH,C3H7OH,C4H9OH,CH3COCH3,C6H6,CH2Cl2,CH2Br2,CHCl3,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Σ-)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初步分析表明:醇类分子CnH2n 1OH(n=1,2,3,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Σ-)的猝灭速率成正比;CO2,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Σ-)的猝灭作用不明显,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Σ-)的猝灭作用较强.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Σ-)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在超声射流冷却条件下研究了(CH_3) _2NH(DMA)的光电离解离机理。实验观察到四种主要离子(CH_3)_2NH·~+, CH_3NH~+CH_2,CH_2NH_2~+和CHNH~+,质荷比分别为m/z = 45,44,30和28。四种 离子的出现势(AE)分别为8.26,9.52,11.93和11.27 eV,其中分子电离热IP = (8.26 ± 0.01) eV,计算得到分子离子的生成热Δ_fH~o = 778.55 kJ/mol。 分析表明离子CH_3NH~+CH_2来自母体离子的α去H过程。其他碎片离子由后续逐级 解离去H反应以及脱CH_3通道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