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0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187篇
化学   2277篇
晶体学   95篇
力学   262篇
综合类   153篇
数学   648篇
物理学   16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据此探讨共混物熔体的可纺性,讨论了共混物配比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关系,并且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PET的粘度,当PEA为10%,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且PEA含量低于10%时,共混物的可纺性即,表现出良好的原位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2.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3.
提出了用于计算实际体系熵相关性质的Monte Carlo多级取样分子模拟方法. 应用这一方法, 对硬球流体的化学势及Helmholtz自由能进行了估算,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计算化学势时, 不存在通常试验粒子方法所遇到的高密度问题. 该方法特别适合规律性的系统研究, 较之普通模拟方法要有效得多. 模拟得到的硬球体系无限稀释组份的超额化学势与对比直径的关系, 在相变区域为一条双凹曲线; 无论是在相变区还是在单相区, Carnahan-Starling公式对这一关系的描述均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34.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6.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7.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8.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9.
Bi4PMo(12)O(49)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钼磷酸出发制备了Bi4PMo12O49催化剂,IR及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其基本组成为α-Bi2Mo3O12/MoO3,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丙烷的选择氧化生,ESR及XPS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Mo^5+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暗示着反应物种吸附在Mo^6+上,而Bi则为气相氧的入口。  相似文献   
140.
N263萃淋树脂的合成及其在金矿液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N_(263)萃淋树脂,并测定了该树脂的一些性能。用合成的N_(263)树脂分离、富集矿石中的金,在5%~20%王水介质中均可定量吸附。上柱流速2ml·min~(-1),以2.0%硫脲-1.0mol·L~(-1)盐酸作洗脱液,洗脱液流速0.5ml·L~(-1),用过氧化氢破坏硫脲后,硫代米蚩酮光度法测定金。金在10~200μg范围能定量回收,回收率达98%。方法选择性好,树脂可重复使用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