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0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厚干涉原理测量玻璃弹性模量的方法。在标准平板玻璃上表面和待测平板玻璃下表面形成空气薄膜劈尖,分别测量待测平板玻璃在自然和受力两种状态下等厚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玻璃弹性模量。该方法有效消除了玻璃平板表面不平整、材料内部不均匀和自身重力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干涉条纹的分布信息通过CCD图像采集及计算机处理获得。该方法原理简单,设备常见,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实验教学,也可用于科研测量。  相似文献   
12.
俞永锋  吴凯 《数学通讯》2012,(Z2):39-40
近日,笔者看到两道姊妹题,作了改编并运用于课堂,效果很好,现拿来与大家分享.题1(2010年天津高考题)已知函数f(x)  相似文献   
13.
吴凯 《电化学》2021,27(1):56-62
目前,合成Na3V2(PO4)2O2F(NVPF)材料的方法包括高温固相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这些方法均不利于该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开发了温和的低温共沉淀法合成NVPF材料,该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05.6 mAh·g-1,首次效率为90.16%.经过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去除由于液相合成带来的结晶水以及吸...  相似文献   
14.
车海英  杨军  吴凯  王久林  努丽燕娜 《化学学报》2011,69(11):1287-1292
系统研究了电解质锂盐对磷酸铁锂电极高温性能的影响, 并探讨了相关的作用机理.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显示, 与LiPF6相比,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和LiBF4具有对水份稳定且热稳定性好的优点, 更适合高温条件下使用. 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考察LiFePO4在55 ℃和不同电解液体系中铁离子溶出程度, 结果表明, 在LiTFSI和无氟锂盐电解液中LiFePO4的铁很少溶出, 而在LiPF6电解液中却溶出严重, 且FePO4的铁溶出量高于LiFePO4. 循环伏安和光学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少量LiBF4的加入能有效抑制LiTFSI对集流体铝箔的腐蚀. 以LiTFSI和LiBF4作为混合锂盐配成的电解液能显著改善LiFePO4/Li电池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在55 ℃和1 C倍率下循环40次后放电比容量达147.7 mAh/g.  相似文献   
15.
16.
17.
报导了酞菁氧钒(VOPc)分子及其纳米簇在高定向石墨(HOPG)表面的自组装. 在室温下, 将HOPG浸入含有VOPc纳米簇(2-20 nm)和VOPc分子(约为10-3 g·L-1)的1,2-二氯乙烷胶体溶液中, VOPc分子在HOPG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SAM), VOPc纳米簇在上述SAM表面进行尺寸选择性自组装. 组装于VOPc单分子层表面的纳米簇的粒径为(4.60±0.47) nm. 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表明, 随着酞菁氧钒胶体溶液浓度由2.5×10-2 g·L-1增至2.5×10-1 g·L-1, 组装于SAM表面的VOPc纳米粒子的数量逐渐增多, 最终形成稠密的单层粒子组装体. 本文提供的自组装结构及方法在发展光电功能体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可信平台模块TPM 2.0策略授权方式的安全性,开发了专门的灰盒测试系统对TPM 2.0的安全性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发现它存在两个潜在的安全隐患:信息泄露安全隐患和授权认证安全隐患.给出了利用该安全隐患暴力破解策略授权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密钥的授权会话加解密方案来对整个策略授权过程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可以很好的保证策略授权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reparation in large quantity of bifilar helix-like nanobelts of single crystal ine Zn2SnO4, a face-centered cubic spinel and transparent semiconductor that possesses wide applications in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sensors for humidity and combustible gases, by using a unique approach that combine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luminothermal reaction, vapor-liquid-solid growth, mergence of polar planes, and kinetic control by steady-state turbulent flow. The bifilar helix-like nanobelt was formed by the twisting and merging of two independent Zn2SnO4 nanobelts, 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diffraction,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It had a periodicity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hence, is actual y a super-lattice material. The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s showed a strong light emission at 326.1 nm from the as-prepared sample with a line width of about 1.5 nm. The combined approach used in this study, in particular its aluminothermal reaction and steady-state turbulent gas flow perturbation steps, may be helpful in preparing other similar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碳含量对腐蚀条件下低碳高合金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对不同碳含量的新型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行为进行比较,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合金组织、其亚表层金相组织及冲击腐蚀磨损表面形貌,对合金组织和在腐蚀环境下的冲击磨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含碳量为0.16%、0.25%的低碳高合金钢相比,碳含量为0.21%的低碳高合金钢在腐蚀环境下具有最佳的抗冲击磨损性能,其磨损机制以疲劳剥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