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化学   609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08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87篇
物理学   7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二芳杂环基乙烯的合成及其光致变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2,3-双 (1,2-二甲基-3-吲哚基)-2-丁烯 (DF1),2,3-双 (1,4-二苯基-2-甲基-3-吡咯基)-2-丁烯 (DF2), 2,3-双(1-对甲苯基-4-苯基-2-甲基-3-吡咯基)-2-丁烯 (DF3), 2,3-双(1-对溴苯基-4-苯基-2-甲基-3-吡咯基)-2-丁烯 (DF4) 和2,3-双 (1-对甲氧苯基-5-苯基-2-甲基-3-吡咯基)-2-丁烯 (DF5) 的合成,以及它们的光致变色行为的研究。特别是DF1和DF5的光呈色和光消色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西松烷型二萜内酯的全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燕  司成林 《有机化学》2003,23(5):413-424
按照内酯环的大小综述了西松烷二萜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3.
54.
55.
醇酸树脂热炼过程中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涂料工业中醇酸树脂基料分子量分布的研究,通常采用萃取分级法和沉淀分级法,近年来发展了高速凝胶色谱法。我们曾报道了高效GPC法测定醇酸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的方法。本文就醇酸树脂热炼过程产物作了物性表征和研究。 实验所测试样系取自5吨反应釜热炼生产中酯化过程各阶段和反应终点的产物。各品种醇酸树脂的配方见表1。  相似文献   
56.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 氟吗啉能被黄瓜植株被动吸收, 并通过木质部在体内传导和分布.  相似文献   
57.
过硫酸胺与N-[(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司堃,郭新秋,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N-取代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反应动力学,端基分析,反应机理N-[(3一二甲氨基)两基]丙烯酸胺(DMAPA...  相似文献   
58.
为提高发光二极管(LED)光提取效率,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在LED钝化层(SiNx)表面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截头圆锥形微结构阵列。通过模拟重点分析了微结构的底面占空比、底面直径、高度和倾角对提高LED光提取效率的影响,得出微结构的底面占空比为0.55、底面半径为220nm、高度为245nm、侧面倾角为70°时器件的光提取效率最优,是无表面微结构器件的4.85倍。采用纳米球刻蚀技术在LED钝化层表面制备该亚波长纳米结构,并与无表面微结构的LED芯片进行电致发光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制作有微结构的样品在20 mA和150 mA工作电流下的发光效率是无微结构参考样品的4.41倍和4.36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说明在LED钝化层制作该结构可有效提高光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59.
采用溶剂热法,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稳定剂,分别制备了Bi_(25)FeO_(40)和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和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颗粒均为球形,尺寸均匀,粒径小于10 nm.当原料中Bi~(3+)/Fe~(3+)摩尔比为25∶1时,产物为Bi_(25)FeO_(40)纳米颗粒;Bi~(3+)/Fe~(3+)摩尔比为1∶1时,产物为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与Bi_(25)FeO_(40)纳米颗粒相比,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的带隙变窄,对可见光吸收范围变宽,饱和磁化强度和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这是由于复合颗粒中的α-Fe_2O_3具有超顺磁性,且两相界面存在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提高催化活性.2种纳米颗粒均可磁性回收,重复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下降较小.  相似文献   
60.
利用磁控法直接测定了真空二极管中发射的热电子的速率分布,并证实了热电子的速率分布有别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由于空间电荷效应的存在,在磁场较大的情况下数据与理论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