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化学   765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23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396篇
物理学   108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介绍了以2-碘苯胺和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重氮化反应、氧化反应等3步合成环状二苯基碘盐,并进一步应用于二苯并噻吩的合成。本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以及应用,将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与学科研究热点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该实验牵涉到气相质谱、核磁及熔点仪等仪器的使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的能力及综合实验技能,适合作为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验。  相似文献   
11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液质联用,LC-MS)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测定功能结合,不仅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在药物分析、食品与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样品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C-MS的核心组成部分,液质接口的作用是将LC的液体引入,发生电离,并将生成的离子传输进MS。因此,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直接影响了LC-MS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离子化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分析物的解吸,提高其电离和传输效率,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本文针对近年来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从离子化原理出发,对接口离子源的构造、影响电离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并对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高温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主要由基体蠕变和界面扩散蠕变两部分构成,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只考虑其中一种蠕变机理,从而导致得到的规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可预测金属基复合材料整体蠕变性能的细观力学方法,同时考虑了基体蠕变和界面扩散蠕变两种蠕变机理,导出了具有张量形式并满足不可压缩性的界面扩散蠕变应变表达式.采用Mori-Tanaka法和自洽法二者结果的平均以便更准确地计算纤维中的应力,揭示了两种蠕变机理相互影响的竞争关系.研究了恒定双轴荷载下的总体蠕变和固定位移约束下的应力松弛这两种常见蠕变问题,探究了基体蠕变与界面扩散蠕变两种蠕变机理在总蠕变中发挥的作用,考察了不同加载条件和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整体蠕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姜恒  黄国良 《力学学报》2022,54(10):2676-2677
超材料是一类由人工微结构单元构筑的复合材料, 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 经过多年发展, 超材料已经从电磁领域逐渐拓展到声学、力学、热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国内外学者在概念与内涵、理论与设计、制备与应用等各方面都开展了深入探究与应用研究,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较于传统均质材料的半经验式研究, 超材料从微结构基元精确设计出发, 是未来先进功能材料的创新研究新范式. 弹性波与力学超材料是整个超材料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已经在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5.
Size-dependence of optical properties and energy relaxation in CdSe/ZnS quantum dots (QDs) were investigated by two-colour femtosecond (fs) pump-probe (400/800 nm) and picosecond 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ps TRPL) experiments. Pump-prob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components for the excited carriers relaxation, the fast one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several ps arises from the Auger-type recombination, which shows almost particle sizeindependence. The slow relaxation component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several decades of ns can be clearly determined with ps TRPL spectroscopy in which the slow relaxation process shows strong particle size-dependence. The decay time constants increase from 21 to 34 ns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size from 3.2 to 2.1 nm. The room-temperature decay lifetime is due to the thermal mixing of bright and dark excitons, and the size-dependence of slow relaxation process can be explained very well in terms of simple three-level model.  相似文献   
116.
117.
含1,2,3-噻二唑环硫脲的合成及结构鉴定司宗兴,董燕红(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北京100094)作者根据:(1)硫脲分子中氮原子与硫原子电子的p-π-p共轭效应与生物活性关系;(2)硫原子取代脲中氧原子后,毒性降低的一般规律;(3)氮原子上不同苄...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介绍一种用一维函数坐标变换光学系统,同时实现极坐标变换和径向对数坐标变换的光学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讨论了在位移、旋转和比例畸变情况下实现不变光学相关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19.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已经发展为监测对流层痕量气体的重要技术,一般采用光电倍增管(PMT)作为探测器.由于光电二极管阵列(PDA)在多道探测及像元灵敏性方面的优势,采用PDA代替扫描探测装置将能改善系统剩余噪声,提高系统性能.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使用收发一体Cassegrain望远镜造成灯谱与大气谱结构不统一,在消除PDA像元间差异的过程中给系统带来误差,从而导致剩余噪声的标准偏差达到1.4×10-3.根据光纤扰模原理在系统中加入自制光纤模式混合器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在实际应用中起到良好的作用,系统剩余噪声的标准偏差为3.4×10-4.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 扰模 模式混合器 剩余噪声  相似文献   
120.
 设计并调试了闪光二号加速器气体主开关同步触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同步控制部分和高压脉冲形成部分构成。整个触发过程包括同步信号的引出、整形滤波、快速比较电路传输、前级脉冲形成、高压脉冲产生。通过对同步信号的整形处理,解决了发生器电流上的高频信号干扰问题;经过快速比较电路和前级脉冲后,选取了同步信号开始工作的时间点,并形成十几V的触发信号;高压脉冲形成部分主开关采用场畸变结合预电离的方式,该结构的气体开关时间响应为50 ns,抖动小于5 ns,满足使用要求。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输出脉冲电压幅值100 kV,前沿小于10 ns,系统的工作时延440 ns,抖动13.5 ns;可通过增加电缆长度来控制触发信号到达气体开关的时刻,实现气体主开关与Marx发生器的延时同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