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662篇
化学   1444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102篇
综合类   58篇
数学   252篇
物理学   11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建立快速测定锌钙特口服液种赖氨酸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直接测定赖氨酸,C18色谱柱,V(甲醇)∶V(水)∶V(三乙胺)=250∶7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2.
咪草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TMPT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咪草烟为模板分子,采用在低温光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对咪草烟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IR和HPLC表征,咪草烟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咪草烟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983.
N-苯甲酰基水杨酰肼配体(简写为H3Bzshz)与Ni(OAc)2·4H2O在不同的溶剂中反应得到2个三核镍配合物[Ni3(Bzshz)2(C5H5N)6](C5H5N)·CH3OH·2H2O(1)和[Ni3(Bzshz)2(OH)2(C2H6O)2]·2(C3H7NO)·0.5C2H6O(2).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2.198 9(2) nm,b=1.336 9(1) nm,c=2.503 4 nm,β=107.886(1)°,V=7.004(1) nm3,Z=4,R1=0.081 0,wR=0.215 4.3个Ni原子依次以八面体/八面体/平面正方形配位,其中Ni(1)…Ni(2)…Ni(3)原子间角是169.84(3)°,形成准直线形三核镍配合物;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138 9(2) nm,b=1.368 2(2) nm,c=1.563 3(2) nm,α=67.190(2)°,β=83.953(2)°,γ=83.618(2)°,V=2.226 3(4) nm3,Z=2,R1=0.065 2,wR=0.188 0,而3个中心原子Ni(1)…Ni(2)…Ni(3)原子间角是180°,且依次以平面正方形/八面体/平面正方形相交替方式配位,具有中心对称的直线形结构.  相似文献   
984.
以氯化钠-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含碘化钾3 mg,氯化钠2 g和丙醇3 mL.萃取分离50 μg金(Ⅲ)时,1 mg铁(Ⅱ)、镍(Ⅱ)、锰(Ⅱ)、铝(Ⅲ)、锌(Ⅱ)、钴(Ⅱ)、镓(Ⅲ)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而与上述离子分离,金(Ⅲ)的萃取率达99.7%以上.  相似文献   
985.
钒液流电池用碳纸电极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浓硫酸处理前、后碳纸的表面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并将这类碳纸用作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电极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酸处理,碳纸表面有-COOH官能团生成,其电化学活性增强。酸处理后的碳纸电极组装成的电池在电流密度20 mA·cm-2时有良好充放电性能,平均电流和电压效率达到95%和82%。  相似文献   
986.
复合型胺基吸附纤维及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乙撑亚胺固化在玻璃纤维上,制得胺基吸附纤维.系统考察了不同原料比例下该吸附纤维的化学结构性能、热稳定性能及交换容量,测定了该吸附纤维的吸水率,在饱和水蒸汽和干燥条件下对CO2的吸附性能,以及作为CO2气体吸附材料的重复使用及再生性能.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剂用量可使该吸附纤维250℃左右仍保持热稳定.该吸附纤维具有较高的交换容量,最高可达到3mmol/g以上;在饱和水蒸汽环境中,该吸附纤维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可达20wt%以上,但吸附量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减低.该吸附纤维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及再生性能,经再生使用后,吸附纤维对湿态CO2的吸附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87.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S)和正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Ti-V-β沸石样品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了两亲性TMS-Ti-V-β和OTS-Ti-V-β沸石,通过XRD,FTIR,UV-Vis,SEM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改性前样品相比,两亲性Ti-V-β沸石骨架未遭破坏,只是晶貌发生了一些改变。其BET比表面积和BJH孔容均稍有下降(Ti-V-β为428 m2·g-1和0.54 cm3·g-1, TMS-Ti-V-β为382 m2·g-1和0.40 cm3·g-1, OTS-Ti-V-β为290 m2·g-1和0.28 cm3·g-1)。这类两亲性沸石能分布于水、油两相界面处,在不加共溶剂及静置的反应条件下,对环己烯水化的相界面反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 环己烯的水合率和环己醇的选择性分别为: Ti-V-β 0.61%和76%、OTS-Ti-V-β 2.01%和90%、TMS-Ti-V-β 7.35%和95%)。可以看出,三甲基氯硅烷改性后的TMS-Ti-V-β沸石在相界面催化反应中,具有比改性前高得多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8.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甜菊糖条件的中心复合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并检测了甜菊叶中莱鲍迪苷A(RA)和斯替维苷(St)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取值进行了优化.优化后RA和St的分离度增大,迁移时间缩短,整体的分离检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含有23.7%(体积分数)乙腈和6.3%(体积分数)甲醇的52 mmol/L硼砂缓冲液(pH 10.10)中,RA和St在20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RA和St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0 ~5.0 g/L和0.30 ~5.0 g/L内与电泳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RA:0.01 g/L,St:0.02 g/L.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9.
在无溶剂无催化剂微波辐射下,羧酸与1,3-二氨基硫脲快速反应高产率得到了3-取代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该化合物与苯甲酰氯在无溶剂无催化剂微波促进下可以方便地制备化合物3-取代基-6-苯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环境友好、易于纯化及高产率的优点。产物结构经IR和1HNMR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0.
制备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吡咯低聚物(DBSA-oligopyrrole,DOPY)/聚苯乙烯复合膜,首次在40Hz-4 MHz频率范围测量了该膜在5种电解质中和不同酸度条件下的介电谱,并在等效电路模型和界面极化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弛豫的特征并确定了弛豫机制,并利用介电参数对各测量结果进行了膜参数的解析,获得了关于该DOPY/PS复合膜对不同电解质的渗透能力和离子导电特征的原位信息,以及介质环境的酸度对电参数的影响:介电参数给出了聚吡咯在聚苯乙烯中的最佳含量:理论解析给出了DOPY/PS复合膜对不同电解质溶液的透过性及选择性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聚吡咯的存在明显提高了纯聚苯乙烯膜的渗透能力,在本研究条件下,确定质量百分数为1%的DOPY/PS复合膜的渗透性能最优;定量计算了膜内大约含有0.80mol/m^3的负电量,预测了复合膜对含有不同阴离子的电解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此外,分析了由于膜本身的性质受溶液pH的影响从而造成的透过性随溶液pH变化的原因.此研究首次将介电解析从以往的分离膜体系拓展到了复合型导电聚合物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