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65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正  何叶青  胡伯平  王震西 《物理学报》2005,54(11):5400-5404
在烧结Nd-Fe-B中,各种相的形成,添加元素原子的替代、对磁体的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 及大多数工艺与热力学都有密切联系.Al,Cu,Ga,Sn,Zn等与B均具有正的混合焓,在主相 中的浓度都很低,与富 Nd相反应改善磁体的微结构. Zi,Ti,Nb,W,Mo,V等与Nd有很大的 正的混合焓,与B具有很大的负的混合焓,能优化磁体的微结构和稀释磁体.参考热力学,系 统讨论了各种常用添加元素对烧结Nd-Fe-B的微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关键词: Nd-Fe-B永磁体 混合焓 烧结  相似文献   
42.
环形斑光束在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自聚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数值求解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详细讨论了环形斑光束在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当入射光超过一定的功率时,光束产生多级自聚焦现象,自聚焦焦点出现在离轴的环上;自聚焦阈值与环形光束的半径有关;传输过程中光斑存在横向分裂现象,并且分裂与聚焦交替进行;当两个半径不同的同轴环状光束同时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时产生耦合效应,耦合效应使其自聚焦增强.  相似文献   
43.
采用H2O2-Vc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半纤维素衍生物,以表面修饰的Fe3O4粒子作为磁性组分,利用接枝共聚方法制备了新型半纤维素基磁性水凝胶. 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水凝胶的晶型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Fe3O4粒子均匀分散在凝胶网络中,半纤维素基磁性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顺磁性. 考察了丙烯酸/半纤维素比例、Fe3O4粒子含量及交联剂用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机理,它在pH 8 缓冲溶液中的溶胀较好符合Fickian 和Schott 动力学模型. 通过SEM和溶胀性能分析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水凝胶的孔径增大,水凝胶的溶胀率逐渐增大. 制备的水凝胶被用于溶菌酶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凝胶的吸附量大于非磁性水凝胶,水凝胶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 和Temkin 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44.
采用H2O2-Vc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半纤维素衍生物,以表面修饰的Fe3O4粒子作为磁性组分,利用接枝共聚方法制备了新型半纤维素基磁性水凝胶.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水凝胶的晶型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Fe3O4粒子均匀分散在凝胶网络中,半纤维素基磁性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顺磁性.考察了丙烯酸/半纤维素比例、Fe3O4粒子含量及交联剂用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机理,它在pH 8缓冲溶液中的溶胀较好符合Fickian和Schott动力学模型.通过SEM和溶胀性能分析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水凝胶的孔径增大,水凝胶的溶胀率逐渐增大.制备的水凝胶被用于溶菌酶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凝胶的吸附量大于非磁性水凝胶,水凝胶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45.
叶青 《分析化学》1998,26(5):613-613
1引言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构成人体内氧化还原体系的主要成分,又是形成细胞间质的主要原料,缺少它易得坏血病.新鲜蔬菜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文献已有报道.作者采用流动装置,利用抗坏血酸在酸性介质中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从而抑制高锰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抗坏血酸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HF-1型智能化学发光测定仪(厦门市鼓浪屿英华无线电厂);日本TOAHM-20E型酸度计;LZ-1010…  相似文献   
46.
空间非傍轴激光束在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于非线性克尔介质中的非傍轴双脉冲激光束的传输,通过数值求解修正的非线性Schroödinger方程发现:当入射光强度在一定的能量阈值以上,入射光束的间隔达到一定值时,空间双脉冲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同于一般傍轴激光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作用效果以一束很小的分束光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中对这种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了报道,并对此做出了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47.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光谱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羟磷灰石(HA)[Ca10(OH)2(PO4)6]表面不同时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进行了表征。在BSA溶液作用下,羟磷灰石表面的Ca2+、PO43-和OH-离子初始的溶解和再沉淀使得BSA与HA相互作用层层叠加,在HA表面形成从表层到次表层分子都包含有吸附的BSA的覆盖层,从而加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经红外差谱法处理过的相关ATR数据表明, BSA与H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快速的,并随时间变化进一步加强;来自HA上PO43-的P=O基团对蛋白质肽键的酰胺II带(―CNH)、多肽链的甲基(―PO3)和亚甲基(―CH2)上氢的吸附作用要比P―O快速而且强烈。Ca2+在该吸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快速与蛋白质肽键的羰基氧发生作用,并诱导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β-折叠向α-螺旋和β-转角构象转变;伴随着这一构象变化,蛋白质多肽链上大多数肽键的―C=O和H―N―活性基团从链间氢键交联中释放出来,带动众多的氢分别参与同HA表面的Ca2+、PO43-和OH-离子的相互吸附作用,并牢牢地结合于HA表面;这对硬组织的再生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HA的生物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叶青  郑大贵 《光谱实验室》2010,27(3):1077-1080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提取六味地黄丸中有效成分丹皮酚为试验对象,探讨了微波辅助萃取的实验条件,优化的实验条件是:以乙醇+水(V/V,1∶2)为萃取溶剂,样品与溶剂比1∶50(W/V),微波功率380W,辐射时间2min。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对中药制剂进行预处理,可以明显加快丹皮酚的溶出速率,缩短水蒸气蒸馏的时间,将方法应用于牡丹皮及4种中药制剂中丹皮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9.
以罗丹明B,水合肼和5-甲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5-甲基水杨醛-罗丹明类衍生物探针L。用经红外、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其对Cu~(2+)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探针L对Cu~(2+)有选择性比色识别,在Cu~(2+)浓度1.0~10.0μmol·L~(-1)范围内,探针L在562nm处的吸光度与Cu~(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检出痕为0.26μmol·L~(-1);Job曲线表明,探针与Cu~(2+)的络合比为1:1;利用探针L对Cu~(2+)的可逆性实验探索了探针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0.
曹龙贵  陆大全  胡巍  杨平保  朱叶青  郭旗 《物理学报》2008,57(10):6365-6372
研究了亚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的相互作用规律,从光线方程出发得到了孤子光束中心的演化性质以及相互作用周期的解析解.发现亚强非局域条件下孤子的初始间距和非局域特征长度的关系对孤子的相互作用周期有很大的影响,在斜入射时存在一个最大入射角, 小于这个角度孤子才会吸引.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解析的结果. 关键词: 亚强非局域 相互作用 空间光孤子 全光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