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化学   372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107篇
物理学   2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树脂)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 对复合膜中使用的无机TiO2纳米颗粒进行固体超强酸化处理, 并进行颗粒表面酸强度H0测试、XRD晶体结构分析以及复合膜的电解液吸附率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采用PE无纺布支撑体作为增强材料, 以浸涂方法制备复合膜,并进一步组装为锂离子电池, 性能测试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2.
合成了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H2L(1,C11H13N3O3)和2个镍的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化合物[Ni(HL)(CH3COO-)(C5H5N)2](2)和[Ni(HL)2]·2C3H7NO(3)。化合物1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0.451 87(2) nm,b=2.086 8(1) nm,c=1.224 48(9) nm,β=94.974(3)°,V=1.150 3(1) nm3Z=4,Dc=1.358 g·cm-3,μ=0.101 mm-1F(000)=496,R=0.0435,wR=0.142 5。化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1.362 39(8) nm,b=1.345 37(6) nm,c=1.438 54(7) nm,β=113.138(3)°,V=2.424 6(2) nm3Z=4,Dc=1.398 g·cm-3,μ=0.843mm-1F(000)=1 064,R=0.042 4,wR=0.116 6。化合物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为:a=1.104 22(7) nm,b=2.860 1(1) nm,c=1.114 13(7)nm,β=114.589(5)°,V=3.199 5(3) nm3Z=4,Dc=1.398 g·cm-3,μ=0.667 mm-1F(000)=1 416,R=0.057 6,wR=0.1535。在化合物1晶体中,酮肟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化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和1个乙酸根中的1个氧原子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分子内氢键O-H(肟)…O(乙酸根)和O-H(酚)…N(酰肼)。在化合物3晶体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中存在O-H…O和O-H…N两种分子内氢键和O-H…O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PtCl^2^-6接着PVP修饰电极及其催化动力学,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对Fe^2^+的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法,极化曲线法等就电极对Fe^2^+氧化催化过程的控制步骤及有关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4.
蒙脱石-石墨-聚氯乙烯复合电极测定制药废水中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当制药废水PH8.0时,用蒙脱石-石墨-聚氯乙烯复合电极可以直接测定苯酚的含量而不受水杨酸存在的干扰,苯酚浓度在1.0μg/mL-25.0μg/mL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1.262c-0.046,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0.1μg/mL,用该方法测定模拟制药废水中苯酚,其平均回收率为101.7%。  相似文献   
25.
改性离子液体中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向由无水三氯化铝和盐酸三乙基胺合成的离子液体中溶入不同过渡金属(铜、铁、锌等)离子,考察它们对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的加入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溶入Cu2+和Cu+后,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改善,当Cu2+的摩尔加入量为三氯化铝的5%时,烷基化油收率达到丁烯体积的178%,对C8的选择性为75%,烷基化油辛烷值(RON)为92.2,并且离子液体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6.
以D-核糖为原料,合成了1,4-脱水一双(氧特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α-D-吡喃核糖(ADSR)和1,4-脱水-2,3-氧-亚异丙基-α-D-吡喃核糖(AIRP),研究了它们在SbCl5催化下的开环共聚合反应,并测定了共聚产物的比旋光度、分子量及1H、13CNMR谱。结果表明,尽管AIRP在均聚中总是得到单一的1-4β结构产物,而在共聚产物中,AIRP结构单元则为1—4β和1-5α的混合结构。同时发现,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产率和立体结构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利用萃取法间接测定Lewis碱性萃取剂碱度的简便方法, 选择常用的Lewis碱性萃取剂TOA/正辛醇和TRPO/煤油, 测定了其碱度, 为今后络合萃取剂的选择及其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8.
复合离子液体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复合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具有双金属的配位中心。同时,研究了复合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搅拌速率大于1500r/min,反应低于20℃,烃酸比2∶1~3∶1,烷烯比大于15,反应停留5min~10min,使用丁烯-2为碳四烯烃反应原料下,复合离子液体催化碳四烷基化所得烷基化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最高可达10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所得烷基化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酵母核糖核酸(yRNA)在碳纳米管(MW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测定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yRNA的电分析测试方法。yRNA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0.758V处产生不可逆的氧化电流峰,峰电流与yRNA的质量浓度在1~10m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ρ=0.0813ρ+0.1807,相关系数r为0.9980,检出限为0.6mg/mL。  相似文献   
30.
混合金属配合物MoS4Cu2(NC5H5)4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成键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金属配合物MoS4Cu2(NC5H5)4(NC5H5=吡啶)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465(50),b=9.463(4),c=14.053(3)Å,α=95.16(3),β=84.89(3),γ=95.91(4)°,Z=2,V=1243(2)Å3;Mr=667.7,Dc=1.784g·cm-3.R因子为0.039,加权Rw因子为0.045.该配合物簇骼具有D2d对称性,Mo-Cu间距分别为2.638Å,2.663Å.端配体吡啶与金属原子Cu间的d*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Mo—Cu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