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2篇 |
晶体学 | 46篇 |
力学 | 76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43篇 |
物理学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3-吲哚丙酸(IPA)和3-吲哚丁酸(IB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利用非共价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印迹聚合物P(IPA)和P(IBA),并用色谱法评价了其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P(IPA)和P(IBA)分别对IPA和IBA具有分子识别能力,静电作用在其分子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对P(IPA)、P(IBA)和同样条件下制备的3-吲哚乙酸(IAA)印迹聚合物P(IAA)的分子识别能力进行了比较,乙腈为流动相时,P(IAA)、P(IPA)和P(IBA)对各自模板分子的印迹因子IF值分别为大于6.00,4.27和2.28,即随着3-吲哚羧酸羧基碳链的增长,其印迹效率降低。结果表明,在P(IPA)和P(IBA)中,分别存在与对应的模板分子互补的印迹空穴;随着3-吲哚羧酸酸性的降低,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砷铅镉铬汞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文彪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57-59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砷、铅、镉、铬和汞的含量,并参照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的砷、铅、镉、铬和汞均低于限量标准,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首次合成了大环四酰胺化合物2,3:9,10-二苯并-5,7,12,14-四氧合-[14]-2,9-二烯-1,4,8,11-N4。对产物进行了溶解度、熔点﹑元素分析﹑IR﹑MS、UV-vis﹑1Hnmr等理化性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虽然分离方便,但在反应活性、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方面均明显不如相应的均相催化剂。将均相催化剂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固载于高比表面积载体是实现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重要途径,这样可使催化剂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势。然而要将均相催化剂锚定于特定载体上,通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合成反应,对载体也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该法仅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难以实现规模生产。因此,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势的催化剂合成方法非常必要。本文报道一种简便的制备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Pd(II)催化剂(NP-Pd(II))的方法,所制催化剂在水相中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便于分离、容易放大制备的特点。在室温下,将乙炔气通入PdCl42-的水溶液中迅速变得浑浊,静置后容器底部有棕色沉淀,同时溶液变为无色透明。固体产物使用水、乙醇等溶剂进行洗涤;干燥之后收集既得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的Pd(II)催化剂NP-Pd(II)。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IR)及拉曼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吸收光谱(EXAFS)等手段对NP-Pd(II)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在NP-Pd(II)中Pd并非以Pd纳米颗粒形式存在; XRD中没有未Pd纳米晶的特征衍射峰。 IR等表征证明乙炔在Pd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了聚乙炔。 EXAFS结果表明, Pd分别和氯原子以及C=C双键进行配位;同时,没有观察到Pd–Pd键的生成,进一步证明了Pd未被还原为Pd纳米颗粒。 XPS也印证了Pd(II)的价态。形貌上, NP-Pd(II)为直径2–3nm的颗粒,其中的Pd原子均匀分散于聚乙炔纳米颗粒上,使其在反应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底物接触,从而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更重要的是,由于“憎水效应”, NP-Pd(II)在溶液中以微米级的聚集体形式存在,因而反应后通过离心或者静置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因此,在NP-Pd(II)催化剂中,每个Pd原子都是潜在的活性中心,这与典型的均相催化剂相似;同时,其独特的形貌使其具备了多相催化剂便于分离的特点。因此, NP-Pd(II)是一种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点的催化剂且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极为简便。乙炔是常用的工业气体,溶剂采用水,制备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我们也成功地制备出克级规模的高活性、稳定性的NP-Pd(II)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5.
使用三效催化剂是国六天然气车(NGVs)尾气实现高效净化的有效手段,增强甲烷(CH4)重整反应是提高三效催化剂对CH4转化活性的有利途径之一。国六天然气车排放法规对催化剂的耐久里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该CH4重整催化剂必须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本文分别以铈锆复合物、二氧化铈(CeO2)和二氧化锆(ZrO2)为载体,通过不同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制备三种热稳定性不同的Pt催化剂。结果显示,以CeO2为载体制备的Pt催化剂对CH4蒸气重整反应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这是由于Pt与CeO2发生强相互作用,老化过程中Pt发生再分散,最终Pt在CeO2表面生成热力学稳定的Pt2+,因此老化后Pt还能保持较高的分散性。以铈锆复合物为载体制备的Pt催化剂,由于电子转移生成以PtO2为主的铂物种,经老化后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和团聚,Pt分散度下降,活性降低。而... 相似文献
106.
该文构筑了双荧光发射的比例型荧光传感器,并将其用于萘普生检测。以Eu3+为金属节点,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通过超声法合成了比例型荧光传感材料Eu-MOF。探究了Eu-MOF的形貌特征、光学性质及对萘普生的检测机理。单一激发光照射下,Eu-MOF呈现源于配体和Eu3+的双荧光发射峰。萘普生的荧光发射峰与Eu-MOF在375 nm处的荧光发射峰重合,且两者之间具有内滤光效应。因此,随着萘普生的逐渐加入,Eu-MOF在375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而623 nm处则逐渐减弱,从而可实现对萘普生的比例荧光检测。Eu-MOF检测萘普生的线性范围为0.07~2.3μmol/L,检出限为0.039μmol/L。Eu-MOF在萘普生的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是实际样品中萘普生检测的优势材料。 相似文献
107.
合成了{[(n-Bu)2Sn(4-Fc-C6H4COO)]2O}2 (1)和{[(n-Oct)2Sn(4-Fc-C6H4COO)]2O}2(2)(Fc=ferrocenyl)两种新的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并用IR, NMR(1H, 13C, 119Sn)进行了谱学表征. 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298 8(1) nm, b=2.465 5(1) nm, c=3.450 6(1) nm, β=91.556(2)°, V=11.045 4(1) nm3, Z=4, 最终可靠因子Rf=0.071, Rw=0.070. 分子1为具有一个Sn2O2四元中心内环的二聚结构, 桥氧原子又各连接一个外环Sn原子, 呈三配位. 内环锡和外环锡采用略有不同的加帽三角双锥配位几何. 4个羧酸酯基具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 其中两个羧酸酯基通过其两个氧原子以桥式双齿分别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 而另外两个羧酸酯基则以单齿配位方式各与一个外环锡相连接. Sn2O2中心内环与苯甲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 整个分子结构中无对称中心.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