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在6-31G*水平上采用DFT(UB3LYP)方法对锰(Ⅲ)5,10,15-三(五氟苯基)-corrole[(TPFC)MnⅢ]及其咪唑轴向配位加合物(TPFC)MnⅢ(Im)进行了几何结构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咪唑的配位作用不会改变其基态的高自旋(s=2)特性.(TPFC)MnⅢ与咪唑配位形成轴向加合物后,其中心金属Mn原子偏离平面结构,与corrole大环N4平均平面的距离达到0.02734 nm.NBO分析显示(TPFC)MnⅢ和(TPFc)MnⅢ(Im)中心金属锰的电子组态为(dxz)1(dyz)1(dz2)1(dx2-y2)1(dxy)0(TPFC)MnⅢ(Im)前线分子轨道能级明显上升,从其β-(LUMO+3)轨道可见咪唑配位N原子的py轨道与中心金属Mn原子撕道形成了d-pπ轨道.TD-DFT计算发现,(TPFC)MnⅢ和(TPFC)MnⅢ(Im)电子光谱Q带的"四轨"特征比B带明显;(TPFC)MnⅢ的CT带主要源自β-(HOMO-1)→β(LUMO+5)和β-HOMO→β-(LUMO+4)的跃迁,(TPFC)MnⅢ(Im)的CT带则主要源自β-(HOMO-1)→β-(LUMO+3)和β-HOMO→β-(LUMO+4)的跃迁.  相似文献   
12.
苯丙氨酸桥联手性锌双卟啉受体对胺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属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手性金属卟啉作为光学活性分子的对映选择识别受体和手性核磁共振试剂[1]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14.
王家敏  史蕾  刘海洋 《化学进展》2015,27(6):755-762
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和它们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已成为咔咯大环化学前沿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和关于这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结合模式、在氧化剂存在或光照条件下的核酸酶活性、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以及这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五氟苯甲醛和吡咯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五氟苯基二吡咯烷烃(1); 1与3-氯-4-羟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10-位苯环被氯原子取代的单羟基自由咔咯--10-(3-氯-4-羟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STHZ〗2〖STBZ〗),收率12.0%,其结构经UV-Vis, 1H NMR, 19F NMR, HR-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发现:2在光照下能够有效引起超螺旋质粒pBR 322 DNA发生断裂,当浓度为100 μmol·L-1时,活性最强,断裂百分比为68%。  相似文献   
16.
用杂多酸催化处理的重质松节油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杂多酸催化处理过的重质松节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松节油中润β-石竹保的含量从24.6%下降到2.6%左右.将催化处理后的重质松节油精馏,得到了含量80%以上的长叶烯。  相似文献   
17.
芳基与烷基亚砜钯(II)配合物π反馈效应的DF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FT方法对二苯基亚砜(DPSO)和二己基亚砜(DHSO)的钯(II)配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中心金属钯与亚砜之间存在d*反馈键,而且二苯基亚砜钯(II)配合物中的π反馈键比二己基亚砜钯(II)配合物强,即亚砜的取代基对其钯(II)配合物的π反馈键有显著的影响。以BHandH/6-31+G**(Pd,3-21G*)//BHandH/6-31G*(Pd,3-21G*)方法对相应的亚砜钯(II)配合物进行单点计算时,配合物trans-PdCl2(DPSO)2 的π反馈键轨道能为-10.695 eV,而trans-PdCl2(DHSO)2的π反馈键轨道能量为-10.320 eV。利用电子给体NH3或电子受体CO配位体置换亚砜钯(II)配合物里的一个亚砜配体后,Pd(II)-DHSO配合物的Pd-S配位键长的变化明显小于Pd(II)-DPSO配合物的Pd-S配位键长变化值,进一步说明在Pd-DPSO配合物中的π反馈效应强于相应的Pd-DHSO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用X-射线测定了meso-5,10,15,20-四(3,4,5-三甲氧基苯基)卟啉的溶剂(正庚烷)合物(TTOMPP·2C_7H_(16))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该化合物(C_(70)H_(86)N_4O_(12))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8.749(6),b=15.129(6),c=16.449(3),a=60.07(3),β=70.64(4),γ=81.70(5),V=1779.6,M_r=1175.49,Z=1,D_c=1.097g/cm ̄3,μ=0.697cm ̄(-1),F(000)=630。讨论了卟啉环上取代基的电子和立体效应及卟啉与铁(Ⅲ)离子配位后铁(Ⅲ)离于对卟啉结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负载氧化钨催化剂的拉曼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LRS、XRD、UV-DRS和TPR技术对负载氧化钨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WO_3在γ-Al_2O_3、TiO_2、SnO_2和ZrO_2载体表面高度分散直至形成完全覆盖单层;但在SiO_2表面WO_3难以分散.拉曼光谱是鉴别表面分散态和晶相WO_3的有力手段.对WO_3在表面单层覆盖的样品,表征表面 钨氧物种的拉曼振动频率的高低因载体而异.载体使表面钨氧物种稳定,抑制其还原并改变其还原进程.钨氧物种在载体表面的配位状态取决于负载量和载体的结晶结构.表面钨氧物种的拉曼频率和TPR还原峰温的高低与WO_3和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钴配合物(CoTPP), 并利用该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GO)的π?π堆积作用组装了CoTPP/GO电催化产氢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 当CoTPP与GO的质量比为1∶15时, 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该材料的拉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 与GO相比, CoTPP/GO复合材料表面的无序程度增加, 形貌改变有利于促进反应体系的电荷迁移与分离; 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 阻抗值由GO的1180 Ω降低为CoTPP/GO材料的734 Ω;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 析氢起始过电位由-761 mV降低为-337 mV, 塔菲尔斜率由296 mV/dec 降低至174 mV/dec, 法拉第效率却由23%提高至87%. 加入二苯硫醚(SPh2)轴向配体后, CoTPP(SPh2)/GO材料的析氢起始过电位进一步降低至-235 mV, 塔菲尔斜率降低至163 mV/dec, 法拉第效率提高至94%.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氧化石墨烯与金属卟啉的非共价键自组装是构筑石墨烯基电催化产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