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26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报道了以235名健康小儿的血清锌、铜正常参考值及铜/锌比值作依据,对538名本地区集体儿童进行了调查.对240例不同病种患儿的血清锌、铜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对G6PD、GSH-PX、AKP醇活性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比较;对微量元素锌缺乏症的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对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赋存状态及配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赋存有水溶相,离子相,胶态相和矿物相。以离子相为主,占稀土总量的80%,胶态相和矿物相较少只20%。4种相态中的稀土配分存在差异,稀土配分均以中重稀土为主,大约占稀土总量的60%以上,其中离子相稀土配分的中重稀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脂肪中111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2次,旋转蒸发浓缩后经过凝胶渗透色谱净化.111种农药在Atlantis T3柱上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下完成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2.4 ~33.8 min,线性相关系数为0.984 5 ~0.999 9;在4种动物脂肪中分别添加1倍、2倍、4倍定量下限3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0% ~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6% ~19.8%;111种农药在动物脂肪中的检出限为0.20 ~960 μg/kg,定量下限为0.40 ~2 400 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符合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采用分散聚合与溶胀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及高分子溶液致孔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粒径为5.0 μm大孔和超大孔结构的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将该树脂经胺化后再与1,3-丙磺酸内酯反应, 得到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交换(强阳-强阴型)高效液相色谱填料. 研究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分离性能及流动相中有机溶剂、 流速和pH值对蛋白保留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流速为3 mL/min时, 采用线性梯度洗脱, 在4.0 min内可同时快速基线分离3种酸性和2种碱性蛋白.  相似文献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原儿茶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谱》2007,25(2):207-210
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原儿茶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DiamondsilTM C18 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9∶91,用H3PO4 调pH至2.5);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60 nm;内标为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的线性范围为0.050~3.2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8,最低定量限为0.050 mg/L,日内和日间测定的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均低于7.0%,准确度(以相对误差表示)为-1.4%~2.6%;在0.050,0.40,3.20 mg/L低、中、高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血浆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3.4%,87.3%,91.1%。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鼠体内原儿茶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6.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CoO3催化剂,采用XRD、BET和XPS等方式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表面活性剂PEG-6000和PEG-20000含量对其H2S选择氧化制硫磺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PEG-6000及PEG-20000的添加能明显提高LaCoO3的催化活性。0.02 mol La(NO33+0.02mol Co(NO32溶液中添加0.30 g PEG-20000、煅烧温度为650℃时所制备的LaCoO3催化活性最好;在最佳反应温度260℃下,H2S的转化率达到96.10%,硫选择性为93.77%。  相似文献   
37.
吡啶酮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是重要的化学转化中间体,其合成与修饰是现代医药学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杂环母核的官能团化修饰是该类化合物较为常见的衍生方式,但要求特定位点的反应基团预组装。相较而言,两个片段分子的直接偶联环化,是更为直接且具备较高实用性的合成类似杂环分子库的方式。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丙烯酰胺与炔烃的氧化偶联制备吡啶酮类化合物取得了长足进展,关键活化步骤为过金属催化剂对酰胺β位sp2碳氢键的活化。然而,通过对更加易得的烷基酰胺进行sp3碳氢键活化制备杂环骨架依然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较低的α-酸性使得酰胺的脱氢反应变得异常困难。本课题组最近报道了温和条件下,铱催化的酰胺、酸及酮的空气脱氢反应。反应中产生的烯丙基-铱中间体被认为提高了酰胺的α-酸性,从而加速了脱氢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报道一种铑(Ⅲ)催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与炔烃类化合物的脱氢环化新方法,制备一系列多取代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催化循环历经酰胺导向铑(Ⅲ)对底物β位点的sp3碳氢活化,进而脱氢生成共轭的双烯酰胺中间体,随后酰胺基团再次导向铑(Ⅲ)对β位的sp2碳氢活化,进而与炔烃进行插入,环化获得吡啶酮。该反应对各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容忍性。γ-烯基结构不但促进第一步的酰胺脱氢,而且是杂环产物后修饰的重要位点。机理实验表明双烯酰胺的确为反应中间体之一。核磁实验显示酰胺脱氢迅速,而控制实验则表明炔烃的插入过程的选择性与其电性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参与了该反应的速控步。  相似文献   
38.
用碳酸氢氨均匀沉淀制备超细球化二氧化铈粉体。当烧结温度在400~700℃时用XRD分析,CeO2粉体尺寸为lO~100nm;用颗粒仪测得团聚体尺寸约为300nm;用SEM,TG—DTA和Zeta分析仪分析研究了CeO2晶体及形成过程,在沉淀法制取球化CeO2粉体过程中,NH4NO3起到球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采用从头算HF和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含氮杂环并苯类高聚物体系进行几何结构优化.比较不同方法下它们的电子性质的差异,揭示聚并苯、聚并吡啶、聚并吡嗪的能带分布特征和规律.为深入研究导电、发光等功能材料及能带匹配器件的分子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钌卟啉/MCM-41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MCM41 介孔分子筛进行了改性. 改性产物( 记为MCM41(m))具有较强的装载钌卟啉[Ru( Ⅱ)L(CO)(EtOH)] (L= mesotetrakis(4clorophenyl)porphyrin) 的能力. 制备了裹载0-1% ~8-3 % 钌卟啉的产物( 记为Ru/ MCM41(m)) . 应用X 射线衍射、差热热失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裹载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钌卟啉在MCM41(m) 孔道中是以单分子态存在,而不是以晶态存在. 装载后钌卟啉仍保持其基本结构,并且热稳定性增加. 轴向配体取代反应使钌卟啉固定在MCM41(m) 孔道表面上. 低钌含量的Ru/MCM41(m) 具有高催化活性,这是有效的位置分离和扩散孔道通畅的结果. 以0-1 % Ru/MCM41(m) 和自由的钌卟啉为催化剂进行的6 种烯烃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前者的催化转换数是后者的20 ~40倍.Ru/ MCM41(m) 催化剂具有特殊的形状选择性,较长的寿命, 并且容易过滤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