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11篇
力学   19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主要研究面曝光选区激光熔化单层成形时,激光光斑搭接率和电流对形状精度的影响。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搭接率、曝光时间、电流等工艺参数对激光光斑、熔道、圆环、尖角等成形形状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电流越大,激光光斑更均匀,成形一致性更好;搭接率38.4%能够获得最低的形状误差的熔道;搭接率一定,圆环成形误差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尖角成形误差随着电流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搭接率为46.1%、38.4%时,零级衍射带来的形状误差降低。  相似文献   
82.
多肽组学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多肽组鉴定方法的重现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健康人的尿液多肽组进行了7次平行分析,考察图谱数目、图谱利用率、鉴定的肽段数目、蛋白质数目、样品总离子强度和肽段保留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以揭示重复实验之间分析结果的可变性和稳定性.7次测定的肽段数目平均值为208,标准偏差为38;7次结果合并后,得到了归属于114个蛋白质的426个肽段,肽段和蛋白质数目均显著增加;而35个蛋白质的109个肽段在所有7次实验中均被检出,表明多肽组的单次分析结果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增加平行实验次数会扩大多肽组数据集,但测定3次以上后增加幅度减小.相比于肽段,多肽组的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上更为稳定,提示利用蛋白质为多肽组的生物标志物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设计变量的随机特性,通过可靠度对随机变量的敏感性分析,导出系统可靠指标与设计随机变量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式,构造出近似的系统可靠度约束函数和相应的优化模型,给出其优化求解的过程,并给出算例以说明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体外模拟新生儿消化道条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TOF)探究人乳β-酪蛋白消化后的多肽组.在离子源加速电压为20 kV,激光波长337 nm,激光频率200 Hz,离子延迟提取时间330 ns,质谱信号单次扫描累加2000次条件下,扫描质量范围m/z 500 ~ 5000的肽段.结果表明,消化后得到26个肽段,分子量集中在1000~4000Da.与已知功能的肽段序列进行对比,人乳β-酪蛋白在新生儿体外模型消化后未产生与已知功能的活性肽序列匹配的肽段,但发现9个肽前体,其中含4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前体,2个酪蛋白磷酸肽(CPP)前体,2个抗氧化肽前体,1个免疫活性肽前体,由酶切位点推测分析,肽前体可以继续在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生物活性肽.  相似文献   
85.
通过化学键接的方式,将酸性离子液体(ILs)分别负载于两种不同的硅基载体上,成功制备了SBA-15-ILs(SILs)与Zr-Ce-SBA-15-ILs(ZCSILs)等两种固载化酸性离子液体。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G)、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比表面仪(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有机元素分析仪(OEA)等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甲醛-苯酚合成二羟基二苯基甲烷(双酚F,BPF)中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短孔道的ZCSILs具有较高比表面积、较多的离子液体负载量和相对优异的催化活性。 当m(催化剂)/m(甲醛)=0.36,n(苯酚)/n(甲醛)=30,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90 ℃时,BPF收率可达95.6%,对4,4′-BPF的选择性达到44.8%,且所制备的ZCSILs重复使用5次后,依然显示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6.
水相钯催化Suzuki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刘春  金子林 《有机化学》2012,32(5):860-876
钯催化的Suzuki反应是构建Csp2—Csp2键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天然产物及先进功能材料等联芳类化合物的合成.近年来,水相Suzuki反应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以纯水及水/有机混溶剂为介质的水相Suzuki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特别是围绕如何解决水相Suzuki反应活性的问题,以催化体系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水溶性配体/钯、表面活性剂、微波促进的非水溶性配体/钯及无配体钯等催化体系在水相Suzuki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利用函数平均权重的非单调技术以及自适应信赖域方法,提出一个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非单调自适应信赖域法.并在适当假设条件下,讨论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试验表明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8.
通过测量La0.67-xSmxSr0.33MnO3(x=0.40,0.50,0.60)体系的M~T曲线和ρ~T曲线,研究了La位Sm掺杂对体系电阻温度系数 (T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掺杂引起的电阻率曲线急剧变化,导致大的TCR出现;TCR在x=0.40时出现峰值,随Sm掺杂的增加,TCR值逐渐减小.体系出现大的TCR,来源于Sm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和额外磁性.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柠檬酸燃烧法制备MgO(B)载体,采用浸渍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Cu2O/MgO(B)催化剂,以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过渡金属Fe、Co、Ni、Mo、Mn的添加对Cu2O/MgO(B)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2-TPD)以及环己醇、环己酮程序升温脱附(环己醇/环己酮-TPD)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n-Cu2O/MgO(B) 、 Ni-Cu2O/MgO(B)的催化性能优于Cu2O/MgO(B).其原因主要是Mn、Ni的添加使Cu2O的抗还原能力增强,Cu2O更稳定;同时,Mn和Ni的添加使Cu2O/MgO(B)催化剂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强度减弱;这些都有利于脱氢反应的进行.所有催化剂都呈碱性,是其具有高环己酮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针对飞翼布局广泛应用于隐身飞行器和双站探测日益成为反隐身的重要手段,总结飞翼布局的双站散射规律及双站探测策略。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仿真计算3种典型飞翼布局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平行原则仍然适用于双站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从反隐身角度考虑,接收雷达应布置在2倍机翼前缘/机身侧棱后掠角和180°的双站角位置,以捕捉目标较强的前向散射波峰。对抗水平极化的雷达,宜采用布局2和布局3形式的飞翼布局,对抗垂直极化的雷达,宜采用布局1和布局3形式的飞翼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