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8篇
  免费   1272篇
  国内免费   1511篇
化学   2761篇
晶体学   146篇
力学   542篇
综合类   250篇
数学   1088篇
物理学   272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9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苯硫酚与1-苯基丙炔-1及1-苯基丁炔-1在苯甲酰过氧化物或紫外光引发下顺利加成.当反应物用量为等克分子比时,加成物分别为1-苯基-2-苯硫基丙烯-1(Ⅰ)及1-苯基-2-苯硫基丁烯-1(Ⅱ);当用量为2∶1克分子比时,除生成上述1∶1加成物外,尚得2∶1加成物:1-苯基-2,2-二-(苯硫基)-丙烷(Ⅴ)及1-苯基-2,2-二-(苯硫基)-丁烷(Ⅵ).这些加成物的结构是借在酸性介质中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相应酮的2,4-二硝基苯腙而得到证明.这加成反应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苯硫基联结在与烷基相邻的碳原子表明中间生成的自由基之稳定性是加成方向的决定因素,因为苯基的共轭效应比烷基为强. 竞争试验的结果表明,苯硫基对苯乙炔的加成比对1-苯基丙炔-1的加成快得多,这可归因于甲基的空间效应.当以苯硫酚与1-苯基丙炔-1及苯乙烯进行竞争时,只得炔烃的加成物,这表明炔烃的加成活性比烯烃大得多.后一结果是由于断裂三键中的一个π-键所需要的能量较断裂双键中的π-键所需要的能量为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92.
刘虎威  傅若农 《色谱》2019,37(4):348-357
简要回顾了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史,厘清了某些中文文献中的不妥表述。通过分析色谱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突破,总结了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1)基础研究始终是色谱技术进步的源泉;(2)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各种色谱方法创新的驱动力;(3)学科交叉是色谱分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4)不懈坚持和勇于探索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最后对色谱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吴文士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0):1065-1072
合成了3个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L)的钒、镍和锰配合物[VO_2L](1,C_(13)H_(10)N_3O_4V,M_r=323.18),[NiL_2]·0.5CH_3OH(2,C_(26.5)H_(22)N_6NiO_(4.5),Mr=555.21)和[MnL_2]·0.5CH_3OH(3,C_(26.5)H_(22)MnN_6O_(4.5),Mr=551.44)。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71241(3)nm,b=0.89625(6)nm,c=1.11706(6)nm,α=94.715(2)°,β=102.053(2)°,γ=112.375(3)°,V=0.63461(7)nm~3,Z=2,F(000)=328,μ(MoKα)=0.802mm~(-1),R=0.0290,wR=0.0816;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5875(1)nm,b=1.4868(1)nm,c=1.8353(1)nm,β=134.470(4)°,V=5.2081(5)nm~3,Z=8,F(000)=2368,μ(MoKα)=0.795mm~(-1),R=0.0459,wR=0.1330;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60113(3)nm,b=1.45231(4)nm,c=1.92903(1)nm,β=132.824(1)°,V=5.3448(2)nm~3,Z=8,F(000)=2344,μ(MoKα)=0.543mm~(-1),R=0.0457,wR=0.1325。在配合物1中,钒(V)原子具有畸变的N_2O_3四角锥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两个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在配合物2和配合物3中,镍(Ⅱ)原子和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N_4O_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  相似文献   
94.
SDS/苯甲醇/H2O体系的相行为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明  刘天晴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0):885-891
SDS/苯甲醇/H2O体系能生成胶束、微乳液、层状液晶、六角状液晶等分子有序组合作,它们之间转换关系可以从凝聚能理论得到解释.来甲酸在O/W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K=168,表明绝大多数苯甲醇被增溶于SDS胶束相内.随重量比本甲醇/SDS增加,层状液晶中的do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略有增加,六角状液晶中圆柱缔合体的半径r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增加.  相似文献   
95.
刘芃岩  刘磊  张丽  姜宁  刘占理  王云 《化学通报》2008,71(2):132-137
以环丙沙星(CIP)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RIM)为交联剂,进行热聚合.通过对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得到最佳的聚合配比为n(CIP):n(MMA):n(TRJM)=1:6:16,并以此配比制得了对环丙沙星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分配系数KD为41.64,分离因子α为1.62;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经计算它们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d1=5.249×10-5mol·L-1,Kd2=2.237×10-3mol·L-1.  相似文献   
96.
纳米碳纤维可用在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及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本文对用泡沫镍及负载型镍催化剂催化分解乙烯或丙烯制备纳米碳纤维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碳源、生长温度对纳米碳纤维生长量、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温度450℃,乙烯流率30mL/m in的条件下,负载型镍催化剂纳米碳纤维的生长量要高出泡沫镍3~6倍,负载型镍催化剂制备的纳米碳纤维直径为40~60纳米,小于泡沫镍的情况。泡沫镍催化分解乙烯制备纳米碳纤维时,纳米碳纤维的生长量和平均直径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纳米碳纤维在泡沫镍上的最低生长温度为420℃,在低于480℃生长纳米碳纤维时泡沫镍的骨架结构不会被破坏,由此制备的纳米碳纤维在新型结构催化材料中有很好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依据流体黏度的定义,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对一种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的简单装置进行了理论误差分析.发现牛顿力学相较流体力学在分析低速且速度梯度比较小的流体运动时,引入的理论误差比较小.基于两种理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的原理,理论分析和简化的过程融合了多领域知识,所得结果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可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
99.
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的活动教学中有效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成为了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进行基础物理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入了最新的中国科技前沿成果,渗透进了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0.
刘冰雪  刘强 《有机化学》2020,(4):1078-1079
<正>胺及其衍生物普遍存在于药物、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分子中,因此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高效合成胺类化合物长期以来都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烯烃的氢胺化反应是合成含氮分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1~3],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烯烃活化策略中,烯烃迁移插入M—H形成烷基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