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6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用数值方案,在RHF/3-21G分子轨道从头算法的水平上,得到了氟化异氰FNC到氟化氰FCN重排反应的反应途径(内禀反应坐标IRC).沿着IRC;讨论了反应过程中体系几何构型的变化,计算了沿IRC运动与垂直于IRC简正振动之间的耦合常数(BK,F),各振动模式对应的频率(ωK),使用统一的半经典徽扰和无限级突然(SCP-IOS)近似理论计算了在一定能量下产物的振动分配.结果表明,在过渡态后,耦合常数(BK,F)的大小强烈地影响产物的振动态分布,另外用传统过渡态、变分过渡态理论及相关的隧道效应校正计算了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62.
CH2O+O[^3P]→CHO+OH反应途径和变分速率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CISD/6-311G犤d,p犦从头算方法,优化了吸氢反应CH2O+O犤3P犦→CHO+OH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并用QCISD(t,full)/6-311G//QCISD/6-311G方法对各驻点进行了单点校正,得出正逆反应的活化位垒分别为38.86kJ·mol-1和67.23kJ·mol-1.IRC(内禀反应坐标)分析指出,该反应是一个C-H键断裂和H-O键生成协同进行的反应,而且在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引导反应进行的振动模式,其引导反应进行s区间为-0.4~0.75(amu)1/2.在1300~2270K温度范围内运用改进的变分过渡态理论(ICVT),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63.
群分解EHMO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及GaN晶体能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变换算符对原子轨道的作用概括成两个法则,还给出了一个求属于某个高阶不可约表示的基分子轨道的简便方法,即用投影算符求出其中一个分子轨道,然后用这个轨道在变换算符作用下的变换性质来求其余的分子轨道。用这种算法编制EHMO计算机程序在文中也作了扼要的说明。作为程序应用的示例,计算了GaN“分子簇”(包括不同原子数目、掺杂和空位等各种情况)的单电子能级,为实验工作者对GaN(Zn)中什么是施主和什么是受主的推测提供了量子化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MINDO/3方法研究N_3-氢-4-氨基-2-羰基胞嘧啶与异4-氨基-2-羟基胞嘧啶异构化反应途径。对所研究的分子体系运用能量梯度法, 给出了计算优化的几何构型。用Powell法优化了过渡态几何构型, 并给出了该异构化反应的IRC。计算表明, 前者比后者在能量上稳定4.9 kcal mol~(-1), 正反应与逆反应的活化势垒分别为43.4和38.5kcal_mol~(-1)。本文对几个胞嘧啶异构化反应的物理实质也作了总结, 试图揭示该类反应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65.
利用半经验AM1方法计算了基态与第一激发态7-羟基喹啉的两种异构体及其与甲醇等溶济分子形成1:2桥式氢键化合物的结构与稳定性。在基态,烯醇式结构比酮式结构稳定;而在第一激发态酮式比烯醇式稳定。1:2桥式氢键的形成使得酮式能量降低比烯醇式多。烯醇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交叉式结构,酮式1:2桥式氢键化合物呈折叠式结构,激发态的形成对氢键结构影响不大。在7-羟基喹啉羟基(或羰基)的邻位和间位引入取代基后,对喹啉环和桥式氢键结构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采用超声水热/溶剂热过程使Zn(CH3COO)2,Eu2 O3和H2NCSNH2在不同混合溶剂下反应,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变量成功制备了不同形貌的ZnS∶ Eu2+样品.采用XRD、SEM对样品结构和形貌情况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包括颗粒、絮状、微球及一维条状等ZnS∶ Eu2+形貌,其中乙二胺对形成微球形貌具有明显影响.使用荧光光谱仪分析在乙二胺/水/无水乙醇反应系统中制备的样品,结果表明掺杂3.5mol; Eu2+的样品呈蓝光,且在乙二胺为10 mL时发光最强.  相似文献   
67.
用从头算方法在6-31G的水平上研究了丙酮酸和苯甲酰甲酸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反应过程中各驻点都进行MP2相关能校准.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反应都是羟基氢经历五元环过渡态迁移到α-羰基氧上形成氢键中间体;然后氢键中间体直接分解成异构体和二氧化碳;最后异构体经历三元环过渡态异构化成相应的醛.其中氢迁是决速步骤.在MP2/6-31G//HF/6-31G基础上,对应于这两个反应速控步骤的活化位垒分别是186.0kJ·mol-1和169.3kJ·mol-1.在传统过渡态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这两个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速率常数,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68.
HNCO+HCO→NCO+CH2O氢转移反应的从头算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UMP2(Full)/6-311G(d,p)计算水平上,优化了标题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几何结构,沿最小能量途径讨论了异氰酸(HNCO)和甲酰自由基(HCO)发生氢转移反应位能面上驻点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分子结构变化.指出该反应是一个N-H键断裂和C-H键生成的协同反应.进一步采用UQCISD(T,Full)方法对反应途径上的驻点进行了单点能量校正,得出该反应的计算位垒是91.47 kJ/mol,与实验值108.92 kJ/mol接近在500~2500K实验温度范围内,运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与实验观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微正则系综下单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曲率因子A引入含振动和转动的隧道几率表达式中,进而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表达式。应用该式研究了F─C≡C─H反应的氢迁移过程的转动选态及曲率因子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隧道效应区域内,曲率因子对速率常数的影响比较显著,它将引起速率常数的增加;转动选态对速率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70.
CH2O+H→CHO+H2反应途径和变分速率常数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CISD/6-311G^** 从头算方法,优化了吸氢反应CH2O+H→CHO+H2的反应物、过渡态、产物几何结构,得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活化位垒分别是35.4kJ/mol和98.8kJ/mol。沿IRC分析指出该反应是一个C—H键断裂和H—H键生成协同进行的反应,而且在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引导反应进行的振动模式,这一反应模式引导反应进行的区间在—0.4~0.55(amu)^1/2之间。在300~3200K温度范围内,运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计算了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