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6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测定了meso和dl 2,3-二氰基-2,3-二(p-X苯基)丁二酸二乙酯(X=OCH_3,CH_3,H,Cl,NO_2)的~1H NMR谱及X为CH_3相应二乙酯的~1H Noesy谱。在meso和dl异构体中,苯环m-~1H的化学位移与p-X的Hammett基团常数σ呈线性关系,c~1H的化学位移仅受分子构型的影响,;△δdl-meso为负值,乙氧基中CH_2和CH_3的质子化学位移也只受分子构型的影响,△δdl-meso均为正值。  相似文献   
112.
刘有成  党海山 《化学学报》1985,43(11):1079-1085
本文研究了CH2=CHMgBr(1)与Ph3CCl(2)的反应,反应产物为Ph3CH3(3)(81%),CH≡CH(4)(74%),三苯甲基过氧化物(6)(4%),微量的三苯基丙烯(7)和对二苯甲基-四苯甲烷(8),结果表明1具有还原性,检测反应混合物得到三苯甲基自由基的ESR谱和1-二苯甲叉-4-三苯甲基-2,5-环己二烯(9)4-位氢增强吸收的CIDNP效应,用苯乙烯进行捕获实验只减少3的量而对4无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1的还原性进行了讨论,提出1向2发生单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Ph3C.和.MgBr之间发生S-T0混合,极化的Ph3C.与另一Ph3C.的偶联造成9的极化,由2和Ph2CHCl(10)的接受电子的强弱讨论了1与2及1与10的反应所表现的不同行为。根据Kaptein的符号规则解释了9和四苯乙烷(11)的CIDNP效应。  相似文献   
113.
以十六烷基磷酸锡做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考察了温度对分离参数的影响,测定了芳香类化合物在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常数──△H°、△S°、△G°_(298)和lnK_(298),并用热力学常数的变化说明芳香类溶质疏水性的大小以及色谱保留行为的规律,同时推导出这些热力学函数与溶质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z一和E-β-溴苯乙烯与镁在THF中反应生成构型保持的格氏试剂和部分异构化的格氏试剂。副产物有苯乙烯、苯乙炔和E,E-1,4-二苯基丁二烯-1,3。用~1Hnmr检测反应过程时,发现Z-β-溴苯乙烯与镁在THF-d_8中反应的产物Z-β-苯乙烯基溴化镁、E-β-苯乙烯-d和E,E-1,4-二苯基丁二烯-1,3出现CIDNP效应。根据这两个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反应所得产物和CIDNP效应,本文提出反应是通过镁转移单电子给β-溴苯乙烯的自由基机理进行的。研究题目格氏试剂与三苯基氯甲烷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由单电子转移生成的烯基格氏试剂自由基正离子可以发生β-氢转移。由自由基二聚和交叉结合的速率的不同,文中解释了苯基取代氯甲烷与烯基格氏试剂反应时所得的AA,AB和BB型产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5.
本文证明了当p≥3为奇数时,Sierpinski地毯Sp的共形维数1+(log(p-1))/logp≤dimCSp≤(log((p2-1)4-8))/4logo.这意味着Sierpinski地毯Sp都不是拟对称极小集.  相似文献   
116.
反应焓变的测定是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教学的常规实验。实验用量热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保温杯型[2~5]和烧杯夹泡沫塑料绝热型[5~7];采用的搅拌方法则有手握量热计摇动搅拌[1]、手握玻璃棒(或下端加环)上下移动或转动搅拌[2,3]、电动搅拌机搅拌或电磁搅拌器搅拌[5]。经过长期实践,已发现现有各种简易量热计存在如下问题:(1)搅拌过程中容易碰破量热计内壁或温度计;(2)手动搅拌不充分、不均匀,反应时间长,由此带来实验误差大;(3)烧杯夹泡沫塑料型量热计,在清洗过程中夹层容易进水,热容变化进而导…  相似文献   
117.
煤中硫的存在形式为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硫。其中硫酸盐硫在工业窑炉或锅炉燃烧条件下性质稳定,而后两者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硫氧化物(称为可燃硫),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此,研究煤中可燃硫的测定方法,在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和煤质量分析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象限探测器非均匀性的影响分析及软校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了四象限探测器用于目标跟踪时,其光电响应不均匀性对输出特性线性度及跟踪定位准确度的影响,给出了不均匀性校正的下限.提出了一种综合补偿光分布、探测器暗电流、通道增益的多元软校正方法.该方法将非线性误差控制在5%,跟踪定位准确度2%.与补偿增益的硬件校正和不消除暗电流的软校正方法相比,非线性误差减小2%,定位准确度提高了近3%.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主要采用TPR技术研究了Cu/SiO2、Sb/SiO2和Cu-Sb/SiO2催化剂的表面特征,并与甲醛、异丁烯一步合成异戊二烯的催化活性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120.
通过侧安全气囊的动态冲击试验, 优化了仿真模型的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速度和不同气孔参数情况下, 侧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使用LS-DYNA提供的Hybrid模型模拟侧气囊的点爆, 分析了气囊排气孔的气体流动数学模型, 也对冲击槌与气囊的冲击模型进行了介绍. 试验与仿真结果数据对比后表明, 在一定碰撞速度范围内, 侧气囊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并且气孔对侧气囊有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