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化学   416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3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改进巴氏指标和模型更新的视觉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Mean Shift算法采用巴氏系数度量模型与候选模型之间的统计特征相似性,但是由于背景特征的影响,有时应用巴氏指标进行匹配得到最优解的位置并不一定是目标的实际位置,在跟踪过程中可能导致目标定位出现偏差。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巴氏系数相似度指标,指标由于引入了前景/背景置信值,能够有效抑制待匹配区域中背景特征的影响,突出目标特征的权重,与原始的巴氏指标相比,明显提高了目标匹配的准确性。基于改进的巴氏指标,对目标与背景区域双模型相似度系数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地判断干扰目标匹配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模型更新策略。采用4段具有挑战性的视频序列对5种跟踪算法进行了测试,通过定量实验分析可知,文中算法处理1帧视频所需的平均时间为75.76 ms,实时性仅次于原始的Mean Shift跟踪算法,同时跟踪误差在5种跟踪算法中取得了最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背景干扰和避免模型漂移,在不同的复杂场景下都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2.
余仁勇  金尚忠  梁培  岑松原  王乐 《光子学报》2014,39(12):2200-2203
针对封装胶中掺杂纳米颗粒以及采用梯度折射率的LED封装模式,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光在胶体中的传播,分析散射系数对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随散射系数增大而减小.对于固定的封装层数,各层均采取最佳折射率值时,透光率可以达到最大.梯度折射率值逐渐减小的多层纳米掺杂封装结构,透光率高于传统的封装模式,能够提高LED的出光效率.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决相关滤波视觉跟踪算法在复杂场景中产生的跟踪漂移问题, 提出一种融合检测机制的相关滤波跟踪框架。利用时空正则化滤波器作为跟踪器, 同时使用线性核相关滤波器作为检测器。当跟踪器与目标进行相关计算得到的响应图为多个峰值时, 激活检测器, 对多个峰值进行相关匹配, 获得重检测结果; 同时, 使用平均峰值相关能量的滤波器模型更新策略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器, 以达到提高跟踪精度和算法鲁棒性的目的。在OTB2015、Temple color 128和VOT2016数据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与近年提出的性能较出色的跟踪算法相比, 本文算法在目标运动模糊、相似背景干扰和光照变化等复杂场景中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且跟踪精度和成功率上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4.
袁俊辉  谢晴兴  余念念  王嘉赋 《物理学报》2016,65(21):217101-21710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V族二维层状材料SbAs和BiSb在全氢化和全氟化后体系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全氢化后SbAs和BiSb由buckled结构转变为准平面结构,而全氟化后则转变为low-buckled结构.同时,本征、全氢化和全氟化的SbAs和BiSb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备实验合成的可能性.电子结构的分析表明,全氢化和全氟化后SbAs和BiSb均由宽带隙半导体转变为窄带隙的直隙半导体,且其能带结构仍具有很好的线性色散.通过对准平面和low-buckled结构SbAs和BiSb电子结构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全氢化和全氟化后体系能带变化的原因.在h-BN衬底上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两者间的弱耦合作用,使得全氢化和全氟化SbAs的直隙半导体特征得以保留,表明其在未来光电子设备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黄立娜  余仲秋 《应用光学》2012,33(2):271-277
为了避开复杂繁琐的摄像机标定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CCD摄像机的电子白板系统参数标定新方法,实现了开机自动标定系统参数的功能。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成功提取了参考点的像素坐标,并直接运用射影变换交比不变性,推导出白板边框图像像素距离与实际物理距离的映射关系式,进而获得了摄像机的光心坐标。简要分析影响系统标定精度的因素,并设计出减小标定误差的方案,最后搭建实验平台标定系统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实现简单,应用方便,且对于单位长度为1 cm的标定块而言,标定误差小于0.04 cm。  相似文献   
26.
建立了SPE-GC测定卷烟滤嘴中7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采用2,4-二硝基苯肼酸性溶液捕集滤嘴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捕集液经Waters 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和富集,用GC检测.7种羰基化合物检出限分别为0.02、 0.07、 0.04、 0.03、 0.03、 0.02、 0.03 μg/mL;回收率范围在92.0%~9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应用于国内5种烤烟型卷烟滤嘴的分析,得到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27.
本文测出丁二烯在La、Nd、Sm、Gd、Dy、Ho和Y七种稀土氯化物与两种烷基铝分别组成的催化体系中聚合链增长速度常数和活性中心浓度。其30℃时k_p值在6—100 1/mol·sec间,不同稀土催化剂k_p值顺序为:k_p(Nd)~k_p(Sm)~k_p(Gd)>k_p(La)>k_p(Dy)>k_p(Ho)>k_p(Y)。钕催化剂在七种稀土催化剂中具有较大的活性中心浓度,其值为2—3×10~(-2)mol/molNd。本文对稀土络合催化剂k_p的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本文测定丁二烯在La、Nd、Sm、Gd、Dy、Ho和Y七种稀土氯化物与两种烷基铝分别所组成的催化剂之烷基铝链转移速度常数k_a,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催化剂k_a的变化趋势与链增长速度常数相似。动力学方法证明钐催化剂失活按双基终止进行。本文对稀土催化剂失活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鉴于韩国已对鱼肉中胆汁酸的残留量进行了相关规定,提出了题示方法。取鱼肉样品5.0 g,加入100μg·L^(-1)胆酸-d_(4)(胆酸内标物)、脱氧胆酸-d_(4)(脱氧胆酸及脱氢胆酸的内标物)混合内标溶液0.1 mL,乙腈20 mL,混匀后超声提取10 min,离心5 min,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旋干,残渣用5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1 mL超声溶解5 min,加入正己烷5 mL,离心5 min,弃掉正己烷层。保留相过活化好的HLB固相萃取柱,用3 mL水淋洗,抽干柱子,用3 mL甲醇洗脱。收集前5 mL洗脱液,于40℃氮吹至干,残渣用50%甲醇溶液1 mL复溶,过0.45μm滤膜,滤液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水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后的目标物用串联质谱仪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胆酸、脱氧胆酸和脱氢胆酸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μg·L^(-1),检出限为0.003 mg·kg^(-1)。对阴性鱼肉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2%~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6%~14%。  相似文献   
30.
二(芳氧基)稀土(Ⅱ)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二(2,6 二叔丁基 4 甲基酚基)钐[(ArO)2Sm(THF)4]催化ε 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显示“活性”聚合的特点,在甲苯中,当[M]/[I]=2000(摩尔比),60℃,1h,转化率可达98%.并比较了不同的两价稀土化合物的催化活性.通过核磁分析末端基结构的方法,研究了(ArO)2Sm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机理,发现催化剂首先与己内酯反应,生成三价烯醇式稀土化合物,后者引发己内酯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