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27篇
物理学   3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研究了四-(对-磺基苯基)卟啉二酸(H2+4TSPP)的J-聚集体共振喇曼光谱,用氘代法考察了各喇曼谱带的同位素位移.指认3条低波数喇曼带为分子聚集体的晶格模.喇曼光谱退偏比测量表明,聚集体中H2+4TSPP的对称性较分子态降低.比较游离碱H2TSPP和分子态H2+4TSPP共振喇曼光谱讨论了聚集体中H2+4TSPP的结构变化.H2+4TSPP在聚集体中以接近面对面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四-(对-磺基苯基)卟啉二酸(H2+4TSPP)的J-聚集体共振喇曼光谱,用氘代法考察了各喇曼谱带的同位素位移.指认3条低波数喇曼带为分子聚集体的晶格模.喇曼光谱退偏比测量表明,聚集体中H2+4TSPP的对称性较分子态降低.比较游离碱H2TSPP和分子态H2+4TSPP共振喇曼光谱讨论了聚集体中H2+4TSPP的结构变化.H2+4TSPP在聚集体中以接近面对面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43.
用共振拉曼光谱和UV Vis吸收光谱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四一(对一磺酸基)苯基卟啉二酸(H2+4TSPP)J 聚集体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少量的NaClO4有助于聚集体的形成,而Na ClO4的浓度过高则倾向于形成单体。NaClO4的加入不改变聚集体中分子的构型和排列方式,但高浓度的NaClO4可能在聚集体中引入某种缺陷,使激子态发生局域化。我们还得到了具有宏观尺寸的纤维状H2+4TSPP沉淀,并研究了其固体显微拉曼谱。  相似文献   
44.
在B3LYP/6-311+ +G(2d,2p)水平上,优化得到硝基甲烷CH3NO2的10种异构体和23个异构化反应过渡态,并用G2MP2方法进行了单点能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G2MP2相对能量,探讨了CH3NO2势能面上异构化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反应初始阶段的CH3NO2异构化过程具有较高的能垒,其中CH3NO2的两个主要异构化反应通道,即CH3NO2→CH3ONO和CH3NO2→CH2N(O)OH的活化能分别为270.3和267.8 kJ/mol,均高于CH3NO2的C-N键离解能.因而,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CH3NO2的异构化反应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4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萘磺酸和2-萘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长山  张孝松  何天敬  和玲  尹方 《色谱》1988,6(5):285-288
1-萘磺酸和2-萘磺酸是用作生产染料、农药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二者常以茶为原料经磺化而制得。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萘磺酸常常是其各种异构体的混和物。而某些农药和药物的生产则需要高纯度的1-萘磺酸。为此需要有一精确、简单、快速而灵敏的检测此二萘磺酸的生产控制及其工艺产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两种卟啉二酸——5,10,15,20-四苯基卟啉二酸(H_4TPP~(2+))和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二酸(H_4T(p-OCH_3)pp~(2+))在AgCl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吸收光谱(UVA)。发现H_4TPP~(2+) 吸附在AgCl胶体上,发生部分去质子化;而H_4T(p-OCH_3)PP~(2+)则未发生去质子化作用。两者谱图的差别被归因于后者苯环上的取代基—OCH_3的给电子作用。  相似文献   
47.
使用半经典微扰理论和角动量理论,研究了对称陀螺分子转动磁能级的共振反对称极化率,结果表明磁能级反对称极化率不仅存在而且同对称极化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以NH3为例,计算了这些量。  相似文献   
48.
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SPP4-)作为超灵敏显色剂和电极修饰材料在光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中有重要应用.它在酸性条件下以质子化二酸H24+TSPP4-的形式存在.七十年代,Pasternack等人曾发现H2+4TSPP4-的电子吸收谱随溶液Ph的改变产生复杂的变化,并推测与H2+4TSPP4-的分子缔合有关[1].近年来,H2+4TSPP4-的分子缔合及其光谱性质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基于光谱实验结果[2-6],一些作者认为TSPP在强酸性条件下形成准一维的有序结构,类似于菁染料的J-聚集体(Jelley-Scheibe聚集体)[3-5].目前对H2+4TSPP4-J聚集体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用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H+,Li+,Na+,K+对H2+4TSPP4-J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离子的加入可促进H2+4TSPP4-的J-聚集,其中H+起到的促进作用较强.本文还从静电作用的角度,讨论了聚集体中H2+4TSPP4-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并用分子激子理论分析了聚集体激于带的能量,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9.
Perturbation theory on optical ac Stark effect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NMR spectroscopy in paramagnetic systems. Application of the circularly or linearly polarized optical field would lead to shifts in the NMR lines,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aser intensity and the induced polarizability tensors by hyperfine interaction. The induced shift for 193Ir NMR spectrum of [IrBrg]2- is expected to be of the order of 1-10 Hz as resonance is approached with light intensity 10 W·cm-2. For the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samples 193IrC, the laser-induced NMR shift is estimated to be as large as 1-10 MHz near resonance.  相似文献   
50.
选取三层原子簇模型模拟Ag(110)表面,采用量子化学的电子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氧原子吸附在Ag(110)表面而引起银天面的多种重构现象。通过计算体系结合能优化得到吸附后体系的表面几何构型,并给出了相关的电离能、电子跃迁能,计算表明:氧原子吸附在银原子长桥位上,位于银表面之上的0.4A处,氧原子的吸附引起银原子表面强烈驰豫。第一、二层银原子间距扩张;第二、三层银原子间距收上于氧原子的吸附,第一层银原子出现丢失行现象,第二层银原子出现两成对现象,而第三层银原子出现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