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1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热脱附谱等方法研究了NO分别在清洁和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NO分子吸附态(a1,a2),脱附温度分别处于325℃和550℃附近.Cs的存在增加了Ru(1010)表面上a2态的吸附位置,提高了该态的脱附温度.Cs在Ru(1010)表面上的存在同时促进了吸附NO分子的分解.NO在Ru(1010)表面上分解后形成吸附O原子和N原子.N原子复合以N2在约500℃附近脱附,同时Cs的存在也促进了N2O的形成.在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N2O的脱附温度约在425℃.  相似文献   
52.
研究9,9′-二亚呫吨分子在Ru(0001)上的吸附行为,在室温下通过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观察石墨烯的自下而上制备过程.在亚单层体系中, 9,9′-二亚呫吨分子随机吸附在Ru(0001)上,简单分析了其空间结构;并以9,9′-二亚呫吨分子为前体,在Ru(0001)衬底上自下而上制备石墨烯,在超高真空中对Ru(0001)衬底进行长时间退火后,首次发现其具有3种不同旋转角(6.3°, 13.9°和16.1°)的摩尔超结构,迄今为止未见报道,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这3种摩尔超结构的形成机制.本实验为丰富Ru(0001)上摩尔超结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对以石墨烯/Ru(0001)为基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3.
Thin and thick films of iron phthalocyanine (FePc) molecules are deposited on a Ag (110) surface. The nature of the FePc growth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ubstrate have been stud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ll of the core level spectra exhibit rigid shifts towards lower binding energies follow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organic films, each by a different magnitude. A greater change and a larger shift in the Fe2p level as compared to Cls core level reveals that the adsorbate interacts with the substrate mainly via the Fe atom,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molecule. An increase/de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C1 s/Ag3d level is found to be exponentially linked to the overlayer molecular coverage. Finally, the so- called growth/decay curve indicates that FePc thin films initially develop following the FM growth mode and then transform to SK mode, resulting in 3D island aggregation.  相似文献   
54.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制备了C60的Yb填隙化合物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Yb和C60结合过程中C1s,Yb4f和Yb4d的变化.利用Yb4f和C1s的谱峰强度确定出相纯样品的化学组分接近Yb2.75C60,这一结果与晶体x射线衍射结果一致.Yb4f和Yb4d的峰形与峰位表明化合物中Yb的价态为Yb2+.相纯样品(Yb2.75C60)的C1s峰位相对于纯C60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约0.5eV.C1s结合能减小说明有Yb6s电子转移到C60的最低未充填分子轨道能带上.结合能变化大小及峰宽的具体数值为进一步在薄膜样品上研究Yb2.75C60提供了表征样品的手段.  相似文献   
55.
用单温度梯度气相法生长了线度达1.1mm的C_(70)单晶.经外形和四圆X射线衍射分析,在室温下,C_(70).单晶为理想的hcp结构,晶格常数分别为a=b=1.0615nm,c=1.7246nm,c/a=1.625.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6.
本文报道Li(0.5(1-x))ZnxFe(2.5-0.5x)O4体系在77K,195K和室温的条件下,加上与γ射线方向平行的磁场,可观察到六线磁分裂谱中2,5线的强度随x增加和温度降低变得明显,可确认LiZn铁氧体在B亚点阵的Fe3+磁矩存在倾角。以此计算得到的磁化强度与磁测量得到的数据符合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7.
利用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对低温下(160 K)乙炔(C_2H_2)气体在Ru(10■0)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炔的C-C轴并不平行于衬底表面, C-C轴在<0001>晶向和表面法线组成的平面内有一定的倾斜.与气相乙炔分子不同,在Ru(10■0)表面吸附的乙炔分子的C-H轴不是沿C-C轴向.  相似文献   
58.
何丕模 《物理》1998,27(11):671-676
通过分析碱金属铯和一氧化碳在Ru(0001)表面上吸附体系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低能电子衍射和热脱附谱,阐述了碱金属在过渡金属表面上的助催化作用.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Cs和CO在钌表面上的相互作用既包含有近程行为,又包含有长程作用.这种长程相互作用只能是间接的、通过衬底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9.
用同步辐射角分辨偏振紫外光电子谱对K/Ru( 10 10 )面上吸附的CO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测量发现 :结合能在 11.2eV的CO - 4a1( 4σ)分子轨道对s偏振光 (在沿〈12 10〉的入射面 )是禁戒的 .结果表明由于K的强烈影响 ,CO的分子轨道重新排列 (sp2 杂化 ) .依据选择定则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说明 ,sp2 再杂化的CO分子吸附的桥位取向是 <12 10 >晶向  相似文献   
60.
何丕模  Jacobi  K 《化学物理学报》1999,12(5):607-614
对氧在Cs和CO共吸附物预覆盖的Ru(0001)上的吸附进行了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9HREELS)研究。在没有Cs预覆盖的情况下,氧在CO预覆盖的Ru(0001)上吸附形成CO+O的混合相,并引起CO吸附表面键弱化;在低覆盖度Cs预覆盖的Ru(0001)上,适量的CO吸附导致形成(2&#215;2)-Cs+2CO的共吸附畴,接着进行O2离解吸附,HREEL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氧的吸附,Cs和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