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化学   20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e report the current-voltage (I-V)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polypyrrole nanotubes and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EDOT) nanowires in a temperature range from 300 K to 2 K.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structures of such quasi-one-dimensional systems with an array of ordered conductive regions separated by disordered barriers, we use the extended fluctuation-induced tunneling (FIT) and thermal excitation model (Kaiser expression) to fit the temperature and electric-field dependent I–V curv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V data measu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or higher voltages can be well fitted by the Kaiser expression. However, the low-temperature data around the zero bias clearly deviate from those obtained from this model. The deviation (or zero-bias conductance suppression) could be possibly ascrib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ulomb-gap in the density of states near the Femi level and/or the enhancement of 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 resulting from nanosize effects, which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low-temperature electronic transport in conducting polymer films, pellets and nanostructures. In addition, similar I-V characteristics and deviation are also observed in an isolated K0.27MnO2 nanowire.  相似文献   
62.
为了对短时间大视场一维光强信息进行采集,采用编码转换技术和自聚焦透镜矩形阵列设计了光开关,用小口径电光晶体实现了大视场的测量.采用MOS管级联的高压同步电路,使得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性价比高、寿命长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开关选通时间100±5 ns,前后沿小于25 ns,消光比1 100∶1.  相似文献   
63.
给出用专门处理二维关系表格的FoxPro编程计算多个未满/次壳层的等效电子LS耦合原子态的计算方法,具体计算了4f^75d电子组态的LS耦合原子态.  相似文献   
64.
藏药材麻花艽中铜锌铁锰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ICP-AES法对青海省内采集的麻花艽中的铜、锌、铁、锰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麻花艽中四种元素含量丰富,各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基部茎部含量较高,入药部位根部次之,为以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5.
对高原香薷、萼果香薷、密花香薷、细穗香薷等四种药用香薷植物中的17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香薷植物中常量元素以K含量最高,其次为Ca、Mg、Na;必需微量元素中以Cu、Fe、Mn元素的含量为高;非必需微量元素As、Hg、Pb、Cd、Sb含量较低,从重金属元素的角度考虑,使用所测定的4种香薷植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6.
针对当前临床上心输出量参数检测技术存在的有创伤、操作复杂和患者易受感染而死亡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原理,动态测量和分析作为指示剂的吲哚氰绿色素在患者动脉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情况,从而根据其特征参数实现心输出量连续测量的无创检测方法。将吲哚氰绿色素经肘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后,光电脉搏色素谱测量装置作为下位机,连续、同步采集和记录其指端处的805和940 nm两个特征波长点的脉搏波信号,并将数据上传至上位计算机,由后者绘制色素稀释和排泄的浓度衰减曲线,以及计算平均循环时间等关键参数,最后推导出心输出量的数值。将该方法与作为“金标准”的热稀释法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其最大相对误差为9.76%,而平均相对误差为4.39%。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为临床上的心输出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无创和连续测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7.
李蒙蒙  龙云泽  尹红星  张志明 《中国物理 B》2011,20(4):48101-048101
Cerium (Ⅲ) nitrate/poly(vinylpyrrolidone) (Ce(NO3)3/PVP) composite fibr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After calcining the composite fibres in air at 500℃,CeO2 nanowires wer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as-spun composite fibres and resultant nanowir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an infrared spectrometer,an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a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Interestingly,some unusual ribbon-like or twin fibres were observed besides the common fibres with circular or elliptic cross sections. We developed a fibre-division model resulting from Coulomb repulsion and solvent vaporization to interpret the formation of the ribbons or twin fibres,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by the SEM studie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ribbons or twin fibres is less dependent on operation voltage and work distance.  相似文献   
68.
张忠强  李冲  刘汉伦  葛道晗  程广贵  丁建宁 《物理学报》2018,67(5):56102-056102
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压力驱动作用下水在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中的渗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渗透通过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渗透率明显高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组合结构.水在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中的渗透率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考虑了温度和复合结构中双碳管轴心距对水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系统温度越高,水的渗透率越高;随着双碳管轴心距的增加,水的渗透率逐渐降低.通过计算分析水流沿渗透方向的能障分布,解释了各参数变化对水在石墨烯碳管复合结构中渗透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将为基于石墨烯碳管复合结构的新型纳米水泵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真空低温环境下卫星大型抛物面型天线变形测量的精度,对摄影测量技术中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测量网形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环拍网形比航带网形更有利于提高抛物面型天线变形测量的精度。为了验证该结论,设计了不同网形的对比试验,搭建了针对实现网形拍摄的移动机构,并以形面偏差的稳定性和长度平均偏差大小作为判断标准,对直径5 m的抛物面天线模型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7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M(M=In,Ir)原子修饰的M-Au(111)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并选其最优模型探讨了合金表面的活性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合金的几何构型、形成能和结合能等性质表明,In-Au(111)面的稳定性随In原子的间距增大而提高,Ir-Au(111)面的稳定性随Ir原子的间距增大而降低。对于巴豆醛在MAu(111)面上的吸附,当其通过C=O吸附于合金表面的TopM位时,吸附能最大,吸附构型最稳定。从巴豆醛的结构变化、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以及Mulliken电荷布居等分析可以看出,稳定吸附构型的巴豆醛分子形变较大,电荷转移明显。其中,位于-7.04 eV至费米能级处的p、d轨道杂化,对体系的吸附具有重要贡献。分析比较In-Au(111)面与Ir-Au(111)面,发现后者的配体效应更佳,不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活性,而且对于巴豆醛具有更强的吸附力。此外,相比于改性前的Au(111)面,M原子的修饰明显提升了金属表面的稳定性及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