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3篇
物理学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及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喹唑啉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分子性质(广义结构)的各种参数,用以探讨该类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对核因子抑制活性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环D上17位碳原子上的取代基X的疏水参数、环A中R1取代基上第一个原子的净电荷及该取代基的立体参数,以及环A上3位碳原子的净电荷与化合物的抑制活性紧密相关,它们是影响化合物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采用“leaveoneout”法进行预报检验,其交叉检验相关系数较大,表明所得的模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方程入选的都是可计算参数,这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该类NFκB活性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极性叠加原理,在成功设计烷烃异构体和多氯代烷烃生成焓计算新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计算多元醇异构体生成焓的新方法,并合理地假定任一异构体的原子化焓等于三种键(C-C、C-H和C-O-H键)的键能、极性叠加能项以及氢键能项的加和。用这一模型拟合24种原子化粹数据,得到了标准生成焓的估算公式。为了检验预测的精确性,又设计了一种预测方法,使用在排除液预测的化合物条件下回归得到的参数,预测该化合物的生成焓。按这种方法,预测了24种异构体的生成焓。通过该5参数预测的相对于实验值的各种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最大绝对误差)不仅比7参数的基团法预测的对应误差小得多,而且比相应实验数据的误差还要小。与键加和法比较,该方法的模型包含了极性叠加能和氢键能量,该两项代表了主要的非键相互作用能,表征了不同异构体的结构差异,并大大减少了参数。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提出诱导极性叠加原理并用以解释同分异构体稳定性及设计烷烃异构体标准生成焓计算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含多个杂原子体系的取代烷烃——氯代烷烃异构体生成焓的五参数的新方法.与目前应用较广的九参数的基团加和法相比,计算精度高、预报性好,其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比实验数据的相应偏差还要小.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由于所用的参数少,它在理论上可以推广到含各种杂原子或基团以及多种杂原子或基团共存的化合物生成焓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测制了xCH~3CN+(1-x)H~2O的液液、固液平衡相图, 此系液液分层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类相图。低共熔点温度为227.44K, 组成x=0.955。最高临界溶解温度为271.0K, 临界组成x=0.35, 临界指数n=2.64。两液相与冰的平衡温度为263.07K。计算出体系在263.07K的过量Gibbs自由能G~m^E, 液液分层时G~m^E的最大值为1174J·mol^-^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用半微分电分析法于同位镀汞电极阳极溶出,能提高灵敏度和分辨力。将该法的半微分进行多次微分而得到的1.5次和2.5次微分法,比半微分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但其理论曲线尚未见报道,对其特性还缺少理论上的定量说明。本文在半微分方程的基础上,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推导得1.5次和2.5次微分法的  相似文献   
16.
用CNDO/2法对1,3,5-三硝基苯与苯酚钾系列的电荷转移复合物作了研究以解释该系列稳定性的实验规律并探讨其稳定构型。在溶液中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联系着不少生命过程,故颇受研究者重视。例如Wallwork利用X-光数据讨论了三硝基苯与一些芳烃生成的复合物的构型。仅能在溶液中存在的复合物则宜用量子化学法,例如严继民等用EHMO法计算苯与四氰乙烯生成的复合物以研究其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