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32篇
化学   825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7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打破了基于电声子相互作用BCS理论所预言的超导转变温度极限, 掀开了高温超导材料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序幕. 根据掺杂类型的不同,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可以分为空穴型掺杂和电子型掺杂两类. 受限于样品, 对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工作远少于空穴型掺杂体系. 本文简要回顾有关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近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电子型掺杂和空穴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相图来阐明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对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必要性, 并特别针对电子型掺杂样品制备中的关键因素“退火过程”展开讨论. 结合课题组最新实验结果和相关实验报道我们发现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在制备过程中除受到温度和氧分压的影响外, 退火效果还受到界面应力的强烈调制. 在综合考虑样品生长过程中温度、气氛及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探讨了“保护退火”方法导致电子型体系化学掺杂相图变化的起因.  相似文献   
82.
文博  王晓丹  于颖慧  高金胜  侯广峰 《结构化学》2014,33(11):1603-1609
One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Ni(m-bix)(m-BDC)](1, m-bix = 1,3-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m-BDC = 1,3-benzenedicarboxylic acids),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TGA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green block crystal of complex 1(C22H18N4Ni O4)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0.0418(3), b = 23.8651(6), c = 8.7872(2) A, β = 112.333(3)o, V = 1947.88(9)A3, Z = 4, Dc = 1.572 g/cm3, Mr = 461.11, F(000) = 952, R = 0.0335 and w R = 0.0683 for 2827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 Complex 1 exhibits a novel 6-connected 3D sxd type topological framework. The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1 shows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exchange.  相似文献   
83.
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高聚物,可通过化学催化、发酵和酶催化来合成.酶催化合成聚酯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绿色化学技术,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合成聚酯,有着传统聚合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是特种酶的应用,为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聚酯,开辟了一条新的合成途径.本文综述了脂肪酶催化缩聚、酯交换、内酯开环聚合等聚酯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反应参数(如溶剂、温度、酶和单体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在100,250和1 000 mL高压釜静态成功合成MCM-22分子筛的基础上,在2,5和200 L高压釜中进行了MCM-22分子筛的动态合成试验,对合成的样品用XRD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全部为纯相MCM-22分子筛,且结晶度较高,从100 mL到200 L的放大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5.
负载茜素红S的纳米磁性碳粉修饰电极测定牛白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巧玲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06,34(2):247-250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纳米碳粉上合成磁性Fe3O4颗粒,纳米碳粉吸附茜素红S后通过磁力附着在石墨电极上,制成了负载茜素红S的纳米磁性碳粉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在0.014 mol/L H2SO4-0.2 mol/L KC l溶液中对ARS-牛白蛋白的电还原作用,考察了多种实验条件对峰电流的影响。在-0.45 V电位下,牛白蛋白浓度在1.5×10-8~9×10-7mol/L范围内与线性扫描伏安法还原电流成反比,从而实现对牛白蛋白的测定,并初步研究了电化学反应机理。此方法制成的磁性纳米颗粒修饰电极集分离、富集、测定和更新于一体,具有更新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于要杰  刘锋  高超  冯毅 《力学学报》2021,53(6):1586-1598
最近,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阶通量重构格式(flux reconstruction, FR)因其构造简单且通用性强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但将FR格式应用于大规模复杂流动的模拟时仍面临计算开销大、求解时间长等问题. 因此, 亟需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效隐式求解方法和并行计算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块Jacobi迭代的高阶FR格式求解定常二维欧拉方程的单GPU隐式时间推进方法. 由于直接求解FR格式空间和隐式时间离散后的全局线性方程组效率低下并且内存占用很大. 而通过块雅可比迭代的方式, 能够改变全局线性方程组左端矩阵的特征, 克服影响求解并行性的相邻单元依赖问题, 使得只需要存储和计算对角块矩阵. 最终将求解全局线性方程组转化为求解一系列局部单元线性方程组, 进而又可利用LU分解法在GPU上并行求解这些小型局部线性方程组. 通过二维无黏Bump流动和NACA0012无黏绕流两个数值实验表明, 该隐式方法计算收敛所用的迭代步数和计算时间均远小于使用多重网格加速的显式Runge-Kutta格式, 且在计算效率方面至少有一个量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7.
制备了一系列铑配合物,并对其催化丁烯氢甲酰化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在1-丁烯的反应中,RhCl(PPh3)3和trans-RhCl(CO)(PPh3)2的反应速度很慢,而RhH(CO)(PPh3)3、Rh(CO)2(acac)和 Rh(CO)(acac)(PPh3)三者反应速度都很快.而不同丁烯原料氢甲酰化的反应速度也各不相同,反应速度依次为1-丁烯》2-丁烯》异丁烯.  相似文献   
88.
微量元素硒与胚胎发育,胎儿宫内发育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5月 ̄1994年1月采用原子荧光分析法检测了197例孕妇血清硒(Se)含量。17例有流产先兆、孕卵枯萎、无胎芽患者,16例曾有1 ̄3次畸形史及18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其血清中S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146,P〈0.001)。  相似文献   
89.
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离子对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详细了研究10-二基铁-1-癸硫醇(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膜,并且在0.1mol/L的HClO4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但其氧化还原峰的峰形和峰位极易溶液中阴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考察了二茂铁自组装膜及通过后置换形成的二茂铁硫醇/十二烷基硫醇混合膜在混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直接比较了两种不同阴离子与二茂铁阳  相似文献   
90.
二溴硝基偶氮胂光度法测定矿物岩石中微量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硝基偶氮胂与Mg~( )的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Mg~(2 )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矿物岩石中镁的测定,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