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32篇
化学   826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7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取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N-糖链、硫酸软骨素寡糖、人乳寡糖以及海洋来源的壳寡糖、褐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和硫酸岩藻寡糖等,对电喷雾质谱在寡糖的主链序列、分支位点、硫酸基取代位置确定、单糖组成和聚合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及碎片离子的断裂规律进行了总结.根据相邻同类碎片离子之间的质荷比差值可初步判断寡糖的单糖组成类型;通过与色谱分离技术联用或衍生化方法可提高寡糖的分辨率和离子化效率,并测得寡糖的分子量及聚合度;借助串联质谱及对寡糖还原端的特异性标记,可获得寡糖的还原端残基和部分序列信息;根据寡糖产生的特征碎片离子及其丰度大小可判断残基的特定位置和类型.另外,寡糖的分支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发生糖苷键断裂或产生D离子,据此可判断分支点的位置;根据硫酸寡糖产生的特异性跨环断裂碎片,可以确定硫酸基的连接位置.这些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为未知寡糖的结构和序列的分析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2.
由于纳米晶体镍具有电催化甲醇的活性,本文采用双脉冲法在玻碳表面上电沉积制备了纳米晶体镍,并分析了脉冲条件对其晶粒尺寸的影响。电沉积的溶液组成为300 g·L-1 NiSO4·6H2O,45 g·L-1 NiCl2·6H2O,40 g·L-1 H3BO3,5 g·L-1 C7H5NO3S,0.05 g·L-1 C12H25NaO4S,最优的脉冲工艺参数是脉冲平均电流密度为100 mA·cm-2、脉冲占空比为30%,脉冲频率为100 Hz, pH为1.5、温度为55 oC。利用XRD、TEM、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阻抗分析了纳米晶体镍的晶粒尺寸、结构及性能。制备的电沉积层致密均匀,为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镍的平均粒径在18 nm左右,玻碳材料表面上通过电沉积得到的纳米晶体镍在碱性环境下对甲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3.
基于不同唾液酸化寡糖之间的极性、空间结构及电荷密度的差异性,采用半制备型多孔性石墨化碳(PGC)色谱分离制备了高纯度唾液酸化人乳寡糖单体,并使用离线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ESI-MSn)确定8种寡糖单体的序列结构分别为6'-SL,3'-SL,LSTb,LSTc,F-LSTc,F-LSTb,DSLNT与FS-LNn H.本文结果为进一步从事唾液酸化人乳寡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复合介孔膜修饰水/1,6-二氯己烷(W/DCH)界面得到阵列介观W/DCH界面,利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以及计时电量法考察了亚叶酸离子在该阵列介观W/DCH界面上的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在膜修饰W/DCH界面上转移的电化学响应与复合介孔膜内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密切相关.循环伏安结果表明,亚叶酸离子由膜内水相向油相转移的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根据Randles-Sevik方程,计算得到亚叶酸离子在复合介孔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2.036×10~(-8)cm~2/s.利用计时电量法测得亚叶酸离子在该界面上转移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72×10~(-3)cm/s.  相似文献   
105.
采用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了有机胺功能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比表面积测定、元素分析、TG、FT-IR和TEM的测定结果均表明,MCM-41表面成功地接枝上了有机胺功能基团而六方结构特征基本保持.在有机胺功能化的MCM-41上固载Ru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加H2合成HCOOH反应,所显示的活性优于相应的均相催化剂,并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回收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简便易行的液相法,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整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aOH用量等条件,实现具有{110}截面八面体、八面体和短足形等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进行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响应的表征,对Cu2O的形貌结构和生长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和优化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性能。将不同形貌的微/纳米Cu2O作为防污剂复配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涂层磨蚀率、接触角与实海挂板实验证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07.
尿素法合成高结晶度类水滑石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尿素的高温分解特性被用于控制层状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pH值。室温下尿素可与硝酸盐形成均一溶液,当其高温分解时可以保证溶液内部各点的pH值始终一致,因而可获得高结晶度的水滑石样品。利用该法可合成出Mg-Al、Zn-Al及Ni-Al类水滑石,但难以合成出Co-Al,Mn-Al及Co-Cr类水滑石,相信这与不同金属离子发生沉淀时所需的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王少敏  于九皋 《有机化学》2005,25(10):1283-1286
利用IR, 13C NMR和XPS等技术研究了仲胺型硝化纤维素(ACN)对肌酐(CRE)的吸附行为, 提出了可能的吸附路线. 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 ACN对CRE的吸附是通过碱化的硝酸酯基与CRE的胍基碳生成离子复合物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新型试剂3 对甲苯基 5 (2′ 胂酸基苯偶氮)若丹宁,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镍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镍的新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104L·mol-1·cm-1,镍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水及茶叶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0.
酰基吡唑啉酮缩二胺是近年开发的双席夫碱试剂,对希土离子具有较高的萃取性能,并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生物活性。由于这类试剂含有活性的羟基和亚胺基官能团,适于同各种金属离子配位。最近我们研究了酰基吡唑啉酮缩乙二胺配合物,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传递电子作用、光致发光作用和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但缩芳香二胺双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拓宽酰基吡唑啉酮类配合物的研究领域,本文合成了11种未见报道的希土元素与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FP)2Pen)的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一般性质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