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32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Under the constrained condition induced by the eigenfunctions and the potentials, the Laxsystems of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in relation to a matris eigenvalue problem are nonlin-earized to be a completely integrable system (R~(zN),dp∧dq, H), while the time part of it isnonlinearized to be its N-involutive system {F_m}. The involutive solution of the compatiblesystem (F_0), (F_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olution of the m-th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相似文献   
152.
单原子催化:沟通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桥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催化剂是催化过程的核心.均相催化剂由于具有均一、孤立的活性位点,往往具有高活性与高选择性;但是分离困难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多相催化剂由于金属原子利用效率低、活性组分不均匀,活性与选择性相对较低;但其稳定易分离的特点使得目前大多数工业催化过程都是多相催化过程.近年来,单原子催化逐渐成为催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多相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稳定易分离的优势.此外,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类似均相催化剂的孤立活性位点,可能具有高活性与高选择.因此单原子催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被认为有望成为架起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的桥梁;但几年来并未从实验上得到证实.2016年开始,逐渐有单原子催化剂在经典均相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应用报道,为该观点提供了实验上的证据.本综述概述了2016至2017年单原子催化剂在典型均相催化反应中的成功应用,包括:1)氢甲酰化反应.以烯烃和合成气为原料合成精细化学品醛类化合物的氢甲酰化反应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典型的均相催化反应之一.2016年,张涛课题组和曾杰课题组先后报道了Rh/ZnO和Rh/CoO单原子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成功应用.催化剂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活性与经典均相Wilkinson’s催化剂相当;2)氢硅加成反应.作为合成有机硅产品的重要反应之一,工业上硅氢加成反应主要由Pt基均相催化剂催化.2016年Beller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将Pt/Al_2O_3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烯烃硅氢加成反应中.该催化剂除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区域选择性外,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底物普适性;3)C–H键选择性氧化.烷烃部分氧化反应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刘文刚等将M-N-C单原子催化剂(其中M为Fe,Co等金属)成功应用于C–H键的活化反应中,并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上实例表明通过调控金属与载体组合、设计开发合适的单原子催化剂,可以达到结合均相催化高活性、高选择性与多相催化稳定易分离的目的,为均相催化多相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证明单原子催化可望成为沟通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3.
建立了电导-紫外检测器串联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的NO_2~-,NO-3,PO_4~(3-)和SO2-4,选用高通量色谱柱和保护柱,以1.9 mmol/L Na HCO3-3.2 mmol/L Na2CO3为淋洗液,采用电导和紫外检测器同时检测4种离子,抑制电导检测器检测PO_4~(3-)和SO2-4,紫外检测器检测NO_2~-和NO-3以消除高含量Cl-的影响。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单个样品测试时间为6 min,NO_2~-,NO-3,PO_4~(3-)和SO2-4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7.2,32.0,144和22.7μg/L。对2个真实样品进行检测,各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5.3%,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5.6%~105.6%。  相似文献   
154.
具有精确结构的纳米团簇因其有利于分析团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而被广为研究。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银和金属镍在亚纳米尺寸可以形成团簇(Ag_4Ni_2(DMSA)_4(DMSA=二巯基丁二酸),但其晶体结构并没有得到具体表征。在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硫醇配体保护的银镍合金纳米团簇:Ag_4Ni_2(SPhMe_2)_8(SPhMe2=2,4-二甲基苯硫酚),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质谱和热失重等分析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该工作拓展了合金团簇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5.
以聚3-己基噻吩(P3HT)为给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6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一系列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61BM/C60/Al的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研究了120、160、180与200 nm不同光敏层厚度,100、120、130、140与150℃不同退火温度等条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光敏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180 nm厚光敏层、150℃退火处理的器件,在-2 V的偏压下550 nm处有最大响应度,为268 mA/W,并且在470~610 nm范围内响应度都超过了200 mA/W;基于180 nm厚光敏层、120℃退火处理的器件有最大线性动态范围,为95 dB.研究表明,适当厚度的光敏层有利于提高光吸收效率与器件的光伏性能;退火处理,可以使光敏层形成均匀的互穿网络结构,进而减小空穴与电子的复合概率,提高器件的光伏性能.  相似文献   
156.
对位取代酚亚甲基桥三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通过2, 6-二羟甲基对取代酚和合适的对取代酚的缩合制备一系列对取代酚亚甲基桥三聚物的方法。产率一般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57.
有机光导器件用聚酯成膜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及1,6-己二醇为原料进行四元共缩聚反应,得到聚酯型树脂。利用^1H核磁共振谱测定聚酯中各组分含量,测试了聚酯的耐磨性,并用合成的聚酯与聚碳酸酯共混制备光导器件,利用SP-428型静电纸分析仪测试光导器件的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聚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制备的有机光导器件能有效地防止光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158.
表面氧浓度对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活化甲烷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脉冲-质谱在线分析技术考察了无气相氧条件下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上脉冲CH4的反应结果表明,对于Rh/SiO2催化剂,不管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除第1次脉冲生成较多的CO2外,从第2次脉冲开始,只有CO生成;对于Ru/SiO2催化剂,无论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每次脉冲均有一定量的CO2生成.这可能是由于Rh和Ru两种金属对氧的亲合力不同所致.甲烷在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以及产物的选择性主要受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覆盖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助剂对Ru-B/ZrO2非晶合金催化剂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活性选择性测定的基础上,利用BET比表面测定,TPR、DSC等手段研究了Fe、Zn、La和Ce等助剂对苯加氢制环己烯Ru—B/ZrO2非晶合金催化性能及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能明显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提高Ru—B/ZrO2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改善催化剂的还原行为,在催化反应条件下,活性组分Ru有金属态和Ru—B—O两种物种,作者认为,它们分别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0.
铅是汽油的重要污染指标 ,传统的测定方法是将样品高温灰化后测定 ,由于组分浓度极低且存在由于样品易燃引起灰化时对铅的回收率较低 ,操作繁杂、耗时长等缺点。作者通过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为增感剂[1 ] 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研究 ,选用正丁醇[2 ] 作悬浮液建立了直接测定样品中微量铅的新方法 ,其特征浓度为 0 .0 1 3μg/mL ,线性范围为 0~ 2 0 μg/mL ,且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1 实验部分1 .1 仪器及工作参数WFX 1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 ) ;仪器条件为 :Pb空心阴极灯 ,波长 2 83.3nm ;灯电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