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甘草酸(GA)和甘草苷(LQ)是甘草的两个主要的活性成分, 常用作评估甘草的质量主要指标。首次尝试应用实测甘草冠层的可见-短波红外(Vis-SWIR)高光谱数据定量估算甘草中的GA和LQ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分别测定甘草中GA和LQ含量作为参考值,通过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和运用Wilk’lambda 逐步回归法选择特征波长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在选择9个最优波段基础上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回归预测模型,甘草GA和LQ的回归精度R2分别为0.953和0.932,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31和0.22, 预测精度R2分别为0.875和0.883,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39和0.27。结果显示,用光谱预测模型获得甘草GA和LQ含量预测与HPLC方法获得的甘草GA和LQ含量实测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Vis-SWIR技术从遥感数据中来确定GA和LQ含量的可行性。为野外利用外机载和/或星载高光谱传感器对甘草质量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瞬态光电流模型研究了激光波长对双色激光等离子体产生太赫兹波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证明:太赫兹信号随激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强,其变化趋势不会因为双色激光强度、脉宽、相位差、强度比的变化而改变;太赫兹波的频谱不会因为激光波长的改变发生变化.分析了双色激光波长影响太赫兹辐射强度的原因,并利用自由电子密度和漂移电流密度阐明了该影响的内在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显微三维成像技术用于定性和定量评价替罗非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量效关系.在健康志愿者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0~50μg/mL替罗非班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PRP分别滴加在胶原纤维蛋白和玻璃表面上,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激光显微三维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条件下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果糖是一种常见于蜂蜜和多种植物中的简单酮糖,属于三种可食用单糖之一,可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双糖蔗糖。纯净的果糖常温呈白色晶体状,具有甜度高、升糖指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截止目前,由于针对固相果糖的太赫兹和红外特征吸收谱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的实验测试或者基于单分子理论计算,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研究,因此从理论和实验上系统研究了固相果糖的太赫兹特征吸收谱及红外特征吸收谱,首次报道了固相果糖在频谱大于3.0 THz以外的特征吸收峰的实验值,采用基于单分子的MP2和B3LYP泛函以及基于晶胞的PBE和PW91交换相关泛函计算获得了固相果糖太赫兹及红外特征吸收谱,并与实验获得的固相果糖太赫兹及红外特征吸收谱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基于晶胞的PBE和PW91交换相关泛函计算结果与实验获得的果糖太赫兹特征吸收峰更相符,表明固相果糖在0.1~4.0 THz的大多数太赫兹特征吸收峰源自分子间相互作用而非分子内相互作用,揭示了果糖分子周围环境对果糖振动模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台以三环效应为基础的光纤光学性能测试仪。着重介绍测试原理也报导了初步测试数据。利用本仪器可以测量光纤面板的有效透过率、实际数值孔经、出端光分布、准直和角透过率,拍摄三环照片。  相似文献   
17.
以超高比表面炭材料为模板,硝酸盐为氧化物前体,通过改进的模板路线制备了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纳米CexFe1-xO2固溶体.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Fe2O3,CexFe1-xO2固溶体和CeO2的粒子尺寸为5~15nm,CeO2中部分Ce4 离子被Fe3 离子取代,从而形成了CexFe1-xO2固溶体.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结果显示,CexFe1-xO2固溶体比相应的α-Fe2O3和CeO2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氢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参量(电荷感应、微震和声发射)同步综合监测系统,开展完整和预制裂纹正长花岗岩的三点弯曲试验,对其变形破裂过程的多参量信号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完整和预制裂纹正长花岗岩在失稳破坏阶段有最强的多参量信号,在失稳破坏阶段产生的多参量信号的主频比较接近,但完整正长花岗岩多参量信号主频幅值是预制裂纹正长花岗岩多参量信号主频幅值的2倍左右。完整正长花岗岩从线弹性变形阶段、裂纹快速发展阶段到岩石失稳破坏阶段产生应力降时应力降的速度是快速增大的,裂纹快速发展阶段和岩石失稳破坏阶段声发射的最大震级和事件数远大于线弹性变形阶段的最大震级和事件数。正长花岗岩失稳破坏阶段多参量信号同步产生,产生的多参量信号与其他阶段相比主频最小,主频幅值最大;在试样失稳破坏阶段声发射信号早于电荷感应信号产生;电荷感应信号早于微震信号产生,声发射信号持续时间最短,微震信号持续时间最长,多参量信号都在试样产生应力降或失稳前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