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篇 |
免费 | 297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4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87篇 |
综合类 | 13篇 |
数学 | 207篇 |
物理学 | 5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72.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许多聚变装置上观察到了用弹丸注入改善的等离子体能量约束。在JET和一些大型托卡马克上实现了弹丸增强约束模(PEP)。PEP模的机制也已在理论上做了分析。分析表明,有多种机制在减小反常输运中起作用,而这些机制的作用依赖于实验的条件。本文将报道在HL-2A装置上无辅助加热条件下的弹丸加料实验结果。该工作的着重点是研究在中心加料欧姆放电中的电子热输运。 相似文献
73.
高功率钕玻璃啁啾脉冲放大系统光谱整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益窄化效应限制了啁啾脉冲放大系统输出的最短脉冲宽度,需要对注入放大系统的种子啁啾脉冲进行光谱整形,以保证放大后的啁啾脉冲光具有足够的带宽并满足特定的光谱分布.理论上假定放大后啁啾脉冲的光谱分布为高斯分布或超高斯分布,对"百焦耳级钕玻璃啁啾脉冲放大系统"进行逆运算.研究发现,所需种子啁啾光的能量、带宽以及压缩后脉冲的信噪比都与该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光谱整形,使放大后的啁啾脉冲光的光谱分布为二阶超高斯分布.能够获得小于400 fs高信噪比的超短脉冲输出,此时所需种子啁啾脉冲能量仅为33μJ,带宽14 nm,在装置前级注入能力的范围之内.为百焦耳装置光谱整形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4.
报道了采用半导体二极管抽运的掺钕钨酸钇钾[Nd3+KY(WO4)2](简称NdKYW)蓝绿光激光器。腔内倍频采用了Ⅰ类临界相位匹配LBO(LiB3O5)晶体作为倍频器,阈值抽运功率为400 mW,在抽运功率为2 W时获得了200 mW的530 nm连续激光输出,其倍频光的光-光转换效率为10%。 相似文献
75.
76.
研究了在三开口劈裂金属纳米环中,当入射场偏振方向不同时出现的多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及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表明,当入射场偏振方向分别沿x 轴和y 轴时,在可见光-近红外区域分别激发起两个和三个明显的共振峰。通过改变缺口的张角,能够实现对共振峰位和强度的可控调整。共振峰位处劈裂纳米环的近场分布表明,LHA(左半弧)和DRHA(双右半弧)之间等离激元的杂化耦合是形成上述共振的原因。劈裂纳米环的多极共振非常适合折射率传感应用。当改变周围环境折射率,入射场沿x 轴偏振时,折射率敏感度的最大值可达到1365nm/RIU;入射场沿y 轴偏振时,折射率敏感度最大值可达2229nm/RIU。 相似文献
77.
78.
79.
本文研究了在HL-1托卡马克的不同放电阶段的低混杂波驱动特性。给出了驱动电流及驱动效率和等离子体参数,如电子平均密度ne、等离子体电流Ip及纵向磁场的关系。也给出和分析了波驱动和入射波功率的关系。在放电平段,对正反向驱动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80.
拓扑绝缘体的出现为寻找拓扑超导体和Majorana费米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在拓扑绝缘体Bi2Te3表面沉积极薄的不连续铅膜, 试图通过邻近效应感应出大片的超导区, 为下一步研究拓扑超导电性创造条件.借助四引线电输运测量实验, 在0.25 K的低温下看到了超流现象, 表明沉积在Bi2Te3表面的厚度小于20 nm的颗粒化铅膜能够诱导邻近效应, 并且使大片Bi2Te3超导.
关键词:
超导邻近效应
S-N-S结
拓扑绝缘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