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927篇
化学   1928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224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409篇
物理学   13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91.
王希涛  钟顺和 《分子催化》2003,17(3):173-177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V-O催化剂,用DTA-TG、TEM、XRD、IR和TPR等方法对微粒的组成、表面结构及晶格氧活性进行了表征.用化学吸附-IR和TPD方法考察了乙烷在Fe-V-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V-O催化剂为超细微粒,粒子大小为10-20nm,其比表面、晶格氧的活泼性均大于共沉法制备的Fe-V-O催化剂.乙烷能够以-CH3中的H原子吸附于催化剂表面Lewis碱位V=O链的端氧上形成两种分子吸附态,随吸附温度的升高,乙烷的吸附强度逐渐增大,其乙烷吸附量远大于共沉法制备的Fe-V-O催化剂.  相似文献   
892.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绿茶叶中叶绿素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4 mol.L-1盐酸7.5 mL为提取剂,经过两次各15 s中档超声波辅助酸置换出卟啉环中的镁离子,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了不同采摘期的绿茶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99%,RSD为2.3%~4.2%。  相似文献   
89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杜仲中活性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AB-8.NKA-9.NKA-11.D-140.D-101.HPD-600、S-8及聚酰胺等8种吸附树脂对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京尼平甙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在静态吸附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最佳的同时分离纯化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京尼平甙的树脂为S-8.并进行了该树脂对杜仲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吸附和脱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94.
应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溶剂体系的粘弹谱,从实验上证实溶剂对PET进行增塑,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导致PET在低下通常的结晶温度下结晶,甚至在室温便进行结晶,证明溶剂诱导结晶是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的机理是正确的。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895.
标题化合物1与HgCl~2反应, 除生成希望的产物2外, 还分离到2的歧化产物3和4。1经Na-Hg还原, 生成Fe-Fe键断裂的双铁负离子5, 5分别与多种氯化物反应, 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衍生物6, 7和8。以元素分析、IR及^1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2-4及6-8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96.
吲唑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6-二烷氧基苯乙酮腙在多聚磷酸(PPA)存在下受热脱去一分子醇环化生成3-甲基-4-烷氧基吲唑的合成反应.并研究了水杨醛、邻甲氧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以及邻羟基苯乙酮、2-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腙在PPA存在下的受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97.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4(NO3)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STM结果表明, 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 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 并形成(√3×√3)R30°Cu原子吸附结构. 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相似文献   
898.
铅基复合钙钛矿型弛豫铁电单晶体PMNT的生长基元为多种[BO~6]配位八面体,晶体生长过程可视为多种八面体基元与Pb^2^+的组装过程。这些生长基元向{111}面叠合时易采取法向生长机制,向{001}面叠合时易采取层状生长机制,由此决定了晶体生长速度的各向异性与晶体的形貌。Bridgman法生长的PMNT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内向生长机制形成规则的负晶结构;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在其自然表面上可形成正形与负形两种形貌;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于PbO的分解,晶体表面上可形成类似"蚀象"的构型,这些可从[BO~6]八面体生长基元的组装或拆分方面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899.
通过热聚合氰胺和3-氨基苯硼酸并结合超声剥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硼和苯基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BP-C_3N_4)。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BP-C_3N_4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底物Amplex Ultrared试剂(AUR),生成强荧光的试卤灵,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以BP-C_3N_4为模拟酶的过氧化氢荧光传感器。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对荧光传感体系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该体系对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0~100μmol/L(r~2=0.992 2),检出限为1.1μmol/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检测,检测结果与现有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900.
用加氢热解(hydropyrolysis)释放高演化源岩干酪根和沥青分子网络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物,在恢复原始有机地球化学信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应用于源岩有机质生源确定、成熟度确定、古沉积环境判识以及油/源对比等.实验表明,样品沥青“A“与加氢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加氢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加氢热解具有产物收率高、结构重排少、生物特征保持完整等特点,能够合理地释放出沉积有机质分子骨架中具有原生性的组分,保持完整的原始生物标志物结构和立体化学特征.加氢热解技术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