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5篇 |
免费 | 335篇 |
国内免费 | 70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34篇 |
晶体学 | 87篇 |
力学 | 197篇 |
综合类 | 74篇 |
数学 | 341篇 |
物理学 | 8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种鲁棒性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要比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有更好的目标参数估计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但在实际水声环境中,声传播模型、接收阵阵列流形以及信号统计特征等因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性能下降。因此,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对上述因素的鲁棒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最差条件最优化的思想,改进MVDR(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鲁棒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R-MVDR),并对输入数据协方差矩阵和方向向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给出了波束形成的加权向量和空间谱估计表达式,最后通过海上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际环境中有更好的方位分辨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62.
讨论了由电单极子和磁振子组合而成的复合振子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天线的辐射特性,计算了天线从同轴线的馈电效率,对于单极脉冲和双极脉冲馈源,馈电效率分别为65%和81%。给出了天线的电压驻波比、辐射近场和远场、能量方向图等。模拟结果表明:在H面内辐射方向图是轴线对称的,其形状是心型;在E面内,方向图关于轴线不对称,辐射最大值方向向上偏离大约15°。这种天线具有宽带特性和较高的馈电效率,适合于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的天线阵列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针对在缝隙耦合研究中,对金属板接合处搭接缝隙电磁特性的讨论相对较少的情况,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强电磁脉冲对搭接缝隙的耦合穿透过程,计算了缝隙口径面等效面磁流和进入另一空间的透射场。为便于由等效磁流外推透射场,应用等效原理将电磁流在1/4空间的辐射等效为电磁流及其镜像在自由空间的辐射,避免了计算搭接缝隙边界情形下空间格林函数的困难。外推时采用分区外推法节省了计算时间。最后通过分析耦合场的变化曲线,总结了耦合共振规律。 相似文献
64.
CHEN Genxiang JIAN Shuisheng GE Huang YANG Ling LI Xun WANG Wei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1997,6(2):185-188
l.IntroductionFibergratingshaveattractedanincreasingamountofattentionsineeG.Meltz[1Jandhisco-workersfirstdemonstratedinl989thatPermanentgratingscouldbewrittenbyex-peinganoPticalfiberfromthesidetotwointerferingbeamsofultraviolet(UV)light.Inrecentyears,avastresearchefforthasbeendevotedtoopticalfiberBragggratingsallovertheworld.Theirsimplicity,usefu1nesscoupledtotheiruniqueproPertiesandnu-merousadvantagesmakethemidealforawiderangeofimPOrtantapplicationsinopticalfibertelecommunications,lasersa…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69.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BaTiO3/Mg(100) Nano-Composite Films Grown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Method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a BaTiO3 matrix, namely Co-BaTiO3 nano-composite films are grown on Mg(100) single crystal substrates by the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 method at 650℃.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BaTiO3 nano-composite films are examined by absorption spectra (A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nano-particles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electron transition of the Co BaTiO3 nano-composite films. The PL emission band ranging from 1.9 to 2.2eV is reported. The AS and PL spectra suggest that the band gap is in the range of 3.28-3.7eV. 相似文献
70.
We study the pumped spin current of an interacting quantum dot tunnel coupled to a single lead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field. The spin decoherence in the dot is included by the Bffttiker approach.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we show that ESR-induced spin flip can generate finite spin current with no charge transport. Both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and spin decoherence decrease the amplitude of spin current. The dependence of pumped spin current on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ESR field, and the spin decohere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