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化学   1511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20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96篇
物理学   7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work we have performed total-energy calculations on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u(1 0 0) c(2 × 2)/N surface by using th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projector-augmented wave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nitrogen atom was adsorbed on a FFH site with a vertical distance of 0.2 Å towards from surface Cu layer. The bond length of the shortest Cu-N bonding is calculated to be 1.83 Å. Geometry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s exclude 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sorbate induced reconstruction mode suggested by Driver and Woodruff and the atop structural model. The calculated workfunction for this absorbate-adsorbent system is 4.63 eV which is quite close to that of a clean Cu(1 0 0) surface. The total-energy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dsorption energy per nitrogen in the case of Cu(1 0 0) c(2 × 2)-N is about 4.88 eV with respect to an isolated N atom. The absorption of nitrogen on Cu(1 0 0) surface yields the hybridization between surface Cu atoms and N, and generates the localized surface states at −1.0 eV relative to Fermi energy EF. The stretch mode of the adsorbed nitrogen at FFH site is about 30.8 meV.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strong criterion to account for the local surface geometry in Cu(1 0 0) c(2 × 2)/N surface.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矢量场模型,对具有诱人应用前景的圆柱形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的模式阈值增益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减弱金属圆柱的反射以使理论计算更接近实际,采用两种方案,将外加金属包壳视为非理想导体,或在此基础上,将金属包壳与激光器主体结构隔开. 从模式的阈值增益与顶Bragg反射镜层周期数的关系方面,与理想金属外包壳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高阶贝塞耳函数模式的阈值增益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而0阶贝塞耳函数模式的阈值增益变化规律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 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2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验证了所有可能的过渡态;并且还在QCISD(T)/6- 311 G**//B3LYP/6-311 G(d,p)机组水平上计算了相应单点能.找到了CH2F自由基与HNCO反应的7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对结果的分析表明,CH2F HNCO→TS8→IM5→TS9→IM4通道的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磁输运测量研究了Al0.22Ga0.78N/GaN二维电子气的电子相干散射中的弱局域和反弱局域化现象.在外加弱磁场的情况下,该系统表现出正-负磁阻的变化,说明在Al0.22Ga0.78N/GaN异质结中存在晶体场引起的电子自旋-轨道散射.同时讨论了二维电子气中不同的散射时间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实验得到的非弹性散射时间与温度成反比,表明非弹性散射机理主要来源于小能量转移的电子-电子散射. 关键词: 二维电子气 弱局域 磁阻  相似文献   
995.
王思豪  廖成  尚玉平  张润午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4):043002-1-043002-7
提出了一种使用散射方向图的动态可重构以实现雷达散射截面增强的捷变设计方法。结合变容二极管加载,使用具有嵌入式偏置回路的物理单元,所提出的有源超表面可以在具有梯度电压的外加直流偏置下,对平面电磁波的正入射或斜入射产生可电调的反射系数相位分布,以达到对反射波角度的灵活重定向,进而有助于单站或双站雷达散射截面增强的捷变效果。以导电平板为例,对三种不同的入射反射场景进行了计算与全波仿真,在设计频率10 GHz处,所提出的设计产生了可重构的散射方向图,表明了该设计对反射波角度的实时控制,并结合实验测量验证了单站与双站雷达散射截面的有效增强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张胤  廖成  尚玉平  杜伟  叶志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8):083001-1-083001-7
将适用于复杂系统各个节点电磁响应同步求解的电磁拓扑方法引入到配电网络雷电过电压问题的分析中。首先,给出了传输线网络的BLT方程及其元素构建方法;然后,通过一个复杂的配电网络对电磁拓扑的分析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重点展示了理想节点散射矩阵的求解步骤。结果表明:电磁拓扑方法可以应用在配电网络节点雷电过电压的分析中,其计算结果与CST的结果非常吻合,且耗时远远低于CST。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神经网络势函数的大尺度原子模拟软件(LASP软件)是我们在2018年开发的软件平台(www.lasphub.com),主要用于针对复杂材料体系的原子模拟. 软件整合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势函数计算与全局势能面搜索功能,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材料的结构预测以及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最近发布的LASP软件3.0版本中的一些更新,主要聚焦在针对神经网络势函数的一些重要改进,包括为多元素体系设计的多重神经网络架构,以及为长程相互作用设计的S7S8两个新的基于幂指数结构描述符. 这些新的改进一方面提高了势函数的计算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基于神经网络势函数的大尺度原子模拟软件软件对多元素体系的训练代价. 本文利用Cu-C-H-O神经网络势函数以及Cu(111)表面催化甘油裂解反应这一非均相催化体系对新的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已有的神经网络作为输入,多重神经网络架构可以将训练效率提高50%.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双重网络,以及S7S8结构描述符的CuCHO势函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计算精度可以提高1倍.  相似文献   
998.
(A)[B]2O4 ferrite samples with the composition COl_xCrxFe204 (0.0 ≤ x ≤1.0) a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ubjected to calcining in a tube furnace with an argon-flow at 1673 K for 2 h.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each of all the samples has a single phase cubic spinel structure with a space group of Fd3m. Magneti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decreases with as the Cr content x increases. The c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is estimated by fitt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magnetic moments on x at l 0 K, using the quantum mechanical model previously proposed by our group. The calculated sum of the content values of the Cr3+ and Cr2+ cations occupying the (A) sites increases as the value of x increases. In the fitting process, the magnetic moment directions of the Cr3+ and Cr2+ cations are assumed to be antiparallel to those of the Fe and Co cations, respectively,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Hund's rules.  相似文献   
999.
光学谐振腔由于其高Q值特性,作为谐振式陀螺的核心元件,有望实现谐振式陀螺的小型化、集成化,但是非互易性噪声成为制约其精度提高的不利因素. 介绍了采用传统半导体工艺制备的盘型腔与熔融法拉制的锥形光纤组成的耦合系统. 当盘型腔在光纤锥区的不同位置进行耦合谐振时,将输入输出正/反对调,观察到输出透射谱发生偏差,谐振频率、耦合效率以及Q值均发生变化,即存在非互易性现象. 用Rsoft软件对锥形光纤倏逝场分布特性进行仿真,理论分析了非互易性产生的原因. 以此可抑制谐振式光学陀螺应用中由锥形光纤与谐振腔组成的耦合系统产生的非互易性噪声. 关键词: 光学谐振腔 锥形光纤 非互易性 谐振式陀螺  相似文献   
1000.
马蕾  王旭  尚家香 《物理学报》2014,63(23):233103-233103
一定浓度的Pd掺杂能够有效地提高Ni Ti合金的相变温度,并且降低热滞.为了解其作用机理,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不同Pd掺杂浓度下Ni Ti合金(Ni24-n Pd n Ti24,n=2,3,4,5,6,9,12;掺杂浓度分别为4.2 at.%,6.3 at.%,8.4 at.%,10.4 at.%,12.5 at.%,18.8 at.%,25 at.%)的相稳定性和结构特性进行计算讨论.马氏体相变温度可以通过奥氏体与马氏体两相能量差值进行分析,且能量差越大相变温度越高;相变过程中两相晶格常数之比越接近于1则热滞越接近于0.计算结果表明:当掺杂浓度小于10.4 at.%时,B19′是最稳定的马氏体相,体心四方(BCT)结构与B19′相的能量差随掺杂浓度的增加略有下降;当掺杂浓度大于等于10.4 at.%时,B19相是最稳定的马氏体相,BCT与B19的能量差随着掺杂浓度增加显著升高.这意味着在掺杂浓度大于等于10.4 at.%时相变温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用几何模型分析了马氏体相变的热滞,结果表明掺杂浓度为10.4 at.%时B2到B19相的相变过程热滞最小,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