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2篇
  免费   1316篇
  国内免费   2798篇
化学   5653篇
晶体学   188篇
力学   349篇
综合类   263篇
数学   1037篇
物理学   32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2 毫秒
291.
活性氧簇(ROS), 如过氧化氢, 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体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炎症、 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密切相关, 使ROS监测成为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 目前, 实现活体内深组织中的活性氧簇成像仍然面临挑战.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响应型的19F磁共振成像(MRI)探针(Gd-DPBF), 并将其用于实现对活体内通用活性氧簇的检测和成像. 该探针由钆螯合物通过活性氧簇响应的芳香硼酸酯键与含氟砌块相连接构成. 体外和体内成像实验结果证实, 该探针可以实现在活体荷瘤小鼠中针对肿瘤中高表达的活性氧进行检测和成像, 展示了其在生物体内对活性氧簇相关生理过程进行深组织、 零生物背景成像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2.
李颖  张云  林良良  许虎君 《应用化学》2022,39(8):1262-1273
将N‑月桂酰基甲基丙氨酸钠(SLMA)依次与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LAB)、烷基糖苷(APG1214)分别进行二元及三元复配,通过吊片法、稳态荧光探针法、动态光散射及稳态荧光猝灭法,对SLMA/LAB二元复配体系及SLMA/LAB/APG三元复配体系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及溶液组成对其微极性、平均流体力学半径及胶束聚集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二元及三元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SLMA/LAB二元复配体系及SLMA/LAB/APG三元复配体系均表现出全面增效的协同作用,其最佳物质的量比分别为n(SLMA)∶n(LAB)=3∶7,n(SLMA/LAB)∶n(APG1214)=3∶7,对应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054×10^(−3)和1.595×10^(−4) mol/L,SLMA/LAB二元复配体系趋于形成分布集中的单一形态聚集体,且总体偏小;SLMA/LAB/APG三元复配体系的胶束大小比单一体系分布宽,且其胶束体积明显大于二元复配体系。两种复配体系所形成的胶束聚集数均小于单一体系,形成了更加紧密、稳定、较小的胶束结构。SLMA/LAB二元复配体系及SLMA/LAB/APG三元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加快了稳定胶束的形成,胶束大小分布较宽,以球状及非球状胶束的形式存在,且复配体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胶束结构。  相似文献   
293.
吉林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始建于1986年,依托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深厚理论基础与学术优势,经过几代应用化学学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理工兼备”的学科特色。在吉林大学化学学科70华诞之际,回顾了应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应用化学学科在本科教学与专业特色、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3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94.
林晓霞 《化学教育》2022,43(21):73-79
以高中化学“羧酸”一节为例,以大概念“化学源自生活,结构决定性质”为引领,结合系列真实情境,将乙酸的性质、羧酸的性质、羧酸衍生物的性质结构化地整合在一起,螺旋上升式地实施教学,顺应学生学习心理,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化和认知结构化的建立,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厚植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95.
296.
针对目前化学实验全英文在线教学资源匹配度较低、相对匮乏等问题,以医学留学生为中心,建设了有声课件、模块化实景实验操作视频以及测试题库3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资源,通过资源的线下使用和基于雨课堂的在线预习,实现从“集中、定时、定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向“模块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秩序,提高医学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良性循环,可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国际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97.
陈凯  林佳依  陈博 《化学教育》2021,42(17):76-84
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2020年版)》针对《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推行而修订,立足于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尤其突出学科内容知识的重要性,补充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文化的要求,强化对工程和技术、交叉概念、学科观念的理解,突出学习进阶规律在科学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此外,在学科教学法、学习环境、安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维度做出相应的改动。该标准启示我国:借鉴国际改革趋势出台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但科学教师培养也要本土化;学科内容知识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科学教师的培养应立足于学习进阶的规律;职前科学教师培养需要注重学习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98.
黄芩的1H NM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FT-NMR 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黄芩提取物的1H NMR图谱,对黄芩提取物的1H NMR指纹图谱进行了解析,并与黄芩苷元、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黄芩苷进行了比较,获得了黄芩提取物的特征峰,并利用向量夹角法计算了不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表明不同黄芩提取物的1H NMR指纹图谱都显示出黄酮类有效成分特征共振峰,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可以成为黄芩真伪鉴别的依据;不同黄芩的1H NM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指纹图谱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99.
为了进一步探讨非还原端饱和结构的肝素寡糖在UV 232 nm的吸收情况, 制备了4种饱和结构的肝素二糖, 并用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RPIP-LC/MS-IT-TOF)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了它们在UV 232 nm的吸收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 饱和结构的肝素二糖在UV 232 nm的检出限为9 μg(S/N=10), UV 232 nm/UV 206 nm约为不饱和结构肝素二糖UV 232 nm的7%~40%. 结果还表明, 肝素二糖UV 232 nm的吸收强度受亚硫酸基团(SO32?)影响较大. 另外, 通过比较不饱和结构的肝素/硫酸类肝素(Hep/HS)标样二糖发现, 含N-未取代葡萄糖胺(GlcNH3+)基团的二糖在UV 232 nm的吸收值较低. 最后, 通过简单的UV检测方法, 结合 HNO2(pH=4.0)裂解法和RPIP-LC/MS-IT-TOF分析, 简化了含GlcNH3+肝素六糖的测序方法. 本研究为以后用 HNO2(pH=1.5)裂解法对混合组分N-硫酸化的肝素寡糖结构序列分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00.
采用传统的熔融法制备了Er~(3+)掺杂的新型铋酸盐玻璃(Li_2O-SrO-ZnO-Bi_2O_3,LSZB),并对其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玻璃的拉曼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利用Judd-Ofelt理论研究了其荧光特性。LSZB玻璃样品中Er~(3+)的~4I_(13/2)→~4I_(15/2)跃迁发射峰位于1.53 μm处,半高宽约为78 nm。样品中Er~(3+)的~4I_(13/2)能级寿命为2.848 ms,量子效率为99.93%,受激发射截面达到9.76×10~(-21)cm~2。以上结果显示,Er~(3+)掺杂LSZB玻璃有良好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