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化学   523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18篇
物理学   3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无机纳米材料可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模量、耐热性等性能,在航空、汽车、电子材料、工程陶瓷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纳米材料在环氧树脂中存在着易团聚的问题,有效的分散方法包括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物理分散包括研磨分散、超声分散、高压均质分散等;化学分散包括偶联剂法、表面修饰法、溶胶―凝胶法等。影响化学分散的因素有分散剂的用量、处理剂和溶剂的种类等。  相似文献   
162.
合成了Cu/Al原子比分别为2.0、3.1、4.1的CuAl类水滑石样品,焙烧得到CuAl复合氧化物。在Cu/Al原子比为3.1的CuAl氧化物表面浸渍碱金属盐溶液,制备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用AES、XRD、FT-IR、BET、H2-TPR、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CuAl复合氧化物组成、碱金属助剂类型和K的前驱物对改性催化剂在有氧气氛中催化分解N2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s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均提高了催化剂活性,但K助剂的增强效应最显著;钾的不同前驱物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加入碳酸钾、草酸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加入醋酸钾、硝酸钾反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优化出的K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含氧含水气氛的N2O分解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3.
三峡库区巴东新城区库岸三叠系巴东组层间软弱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波  殷坤龙 《力学学报》2009,17(6):809-817
摘 要  巴东新城区发育有黄土坡滑坡、赵树岭滑坡、太矶头滑坡、童家坪滑坡等多处大型古滑坡,研究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对滑坡的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巴东新城区白土坡和西壤坡两段库岸深300余米监测剖面的地质勘探资料,根据岩芯颜色、岩性和结构将巴东组第三段划分为24段;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和岩芯精细测量分析库岸斜坡岩体处于滨海环境的海陆过渡相,岩性组合、岩层厚度、矿物组成及强度具有复杂的垂向分带特征;探讨了层间软弱带和大型滑坡的关系。研究表明: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巴东组第三段内发育有13层贯通的软弱带,表现为为富含泥质、结构破碎的泥质软弱夹层、构造碎裂岩、溶蚀改造带和软岩软弱带。在沉积成岩时经历了滨海相反复的海浸海退,软弱带多分布在沉积环境动荡的开阔台地(陆棚泻湖)和局限台地(潮间带)。巴东组第二、三段岩性及沉积环境属缓慢过渡,在构造作用下未发生明显的滑脱。沉积结构和后期构造共同作用形成了贯通软弱带,为大型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三峡水库全面蓄水后,软弱带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必将加剧库岸斜坡的深部形变。  相似文献   
164.
以AlN作为靶材,使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和玻璃衬底上,在纯氮气气氛条件下制备得到AlN薄膜,并研究了衬底温度对溥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衬底温度为370℃的条件下制备的AlN溥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薄膜表面均匀、致密和平整,均方根粗糙度为4.83nm.随着基片温度的增加,溥膜的折射率增加,对应着薄膜从非晶态到晶态过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检测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时、可靠的植物病害检测是进行科学的植物喷药作业的基础,也是精确农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水稻稻瘟病害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着专业知识要求高、花费大、效率低等缺点。文章提出了利用包含绿、红、近红外三波段通道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叶瘟病进行检测。研究目的是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分析稻叶瘟病情的检测模型,实时过滤掉背景噪声、自然枯叶等干扰因素,实现对水稻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有效、非破坏性检测。研究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提取水稻叶面及冠层图像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稻叶瘟病情。通过实验建立的稻叶瘟病情检测分级模型,对于营养生长期的水稻苗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8%,叶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0%,为实施科学的稻叶瘟防治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6.
以陆生植物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紫背万年青(Rhoeo discolor)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的双倍生物量组对水体中TP、DTP和DIP的去除率与它们的单倍生物量组呈显著性差异,植物对水体中P的去除效果随着植物生物量的适度增加而提高.两种陆生植物的复合种植体系对TP、DTP和DTP的去除率和单一种植体系差别不明显,说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的不同种植体系对水体中TP、DTP和DIP去除率的影响不大.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去除水体中TP、DTP和DIP的动态过程拟合模型可以看出各植物处理组对水体中不同形态P有良好的去除效应.  相似文献   
167.
提出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GCMFD),可以使用三维任意几何形状的粗网格来加速中子输运特征线方法(MOC),同时给出确定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中宽度因子的方法.将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应用到三维特征线方法程序TCM中,若干基准题的验证表明,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可以使用任意形状粗网格来加速特征线方法,使用自动调整宽度因子的方法后,广义粗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加速效果.  相似文献   
168.
柴晓冬  李晓辉 《计算物理》2010,27(3):463-467
针对离轴数字全息图中的零级项问题,提出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对零级项进行压缩.首先通过CCD获取同一物体的两幅干涉强度不同的全息图构成观测信号,然后采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从观测信号中分离出零级项和共轭项,再从获得的共轭项中减去残余的零级项分量,实现零级项的有效压缩,并用模拟结果论证该方法在处理零级项压缩方面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9.
Unconditionally secure sign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Usually, a signature scheme only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for asingle signer. Nevertheless, in real applications, many signers maycollaboratively send a message to the verifier and convince the verifierthat the message is actually transmitted by them. In this paper, we give ascalable arbitrated signature protocol of classical messages with multi-signers. Its security is analyzed and proved to be secure even with a compromised arbitrator.  相似文献   
170.
灵芝多糖结构及其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沸水回流法从赤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经Sevage法除蛋白,乙醇沉淀,离心、流水透析、浓缩、冻干后得灵芝多糖,单糖经乙酰化处理进行外标法定量,并利用苯酚-硫酸法、紫外、红外及X衍射光谱法、凝胶分子排阻色谱-蒸发散射检测器法、气相和气质谱色谱法进行多糖组分、含量、结构和分子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多糖为米黄色,得率为2%左右,其含量≥43%,红外光谱显示灵芝多糖结构主要为β-糖甘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其多糖的主要单糖组分为葡萄糖,含量为89%左右,并含有其他少量的单糖组分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半乳糖。其多糖主要为同均糖,多糖为非晶型结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8×104~2×105之间,分子质量主要为2×105的生物大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