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8篇 |
免费 | 401篇 |
国内免费 | 51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81篇 |
晶体学 | 52篇 |
力学 | 119篇 |
综合类 | 65篇 |
数学 | 253篇 |
物理学 | 8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Studies on the complexes containing formate have never been stopped for a half century. In this paper, a new copper(Ⅱ) complex, [Cu2(phen)2(HCOO)2( μ-OH)2][Cu2(phen)2(H2O)2(μ-OH)2](HCOO)2·10H2O (1) (phen=1,10-phenanthrol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1.151 7(3) nm, b=1.162 6(3) nm, c=1.216 0(3) nm, α=74.672(4)°, β=67.291(4)°, γ=79.029(4)°, V=1.441 4(6) nm3. The four copper(Ⅱ) ions in the complex are all 5-coordinated and exhibit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The molecule are connected by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C-H…O) interactions and π-π stacking, resulting in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CCDC: 648152. 相似文献
993.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Aucore@Ptshell纳米粒子,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 采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成功地获得了甲酸在Aucore@Ptshell/Pt电极上解离吸附的原位SERS. 结果显示, 在开路电位时, 甲酸能在Aucore@Ptshell/Pt电极表面自发氧化, 解离生成强吸附中间体COad和弱吸附中间体HCOOad, 在电位为+0.10 V时检测到氧化产物CO2的谱峰. 研究结果表明, Aucore@Ptshell/Pt电极对甲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强的SERS效应, 甲酸在Aucore@Ptshell/Pt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过程遵循双途径机理. 相似文献
994.
石墨化碳载体对Pt/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载体Vulcan XC-72石墨化处理对Pt基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对碳材料Vulcan XC-72进行了石墨化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材料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0%Pt/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碳载体材料进行表征,并用电化学实验和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碳材料在1 500℃左右开始石墨化,温度越高,石墨化程度越高,但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以石墨化的碳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Pt/C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5.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V比的MoVBiTeO/S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氧化还原性质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o与V组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调变了催化剂的结构,并形成了氧化还原循环(V5 Mo5 V4 Mo6 ),促进了催化剂中电子和O物种的传递,使催化剂的低温可还原性增强,催化活性提高.Mo组分有利于形成L酸位,而V组分有利于形成B酸位.这可能是丙烯醛选择性随Mo/V比增大而逐渐提高的原因之一.当Mo/V摩尔比为6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丙烯醛收率(9.7%). 相似文献
996.
X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正构烷烃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考察了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构烷烃的反应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和各种因素。结果表明: 烷烃的骨架异构化和裂解反应在催化剂上同时进行, 烷烃的碳原子数增加, 催化剂活性提高, 裂解反应比例增加, 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骨架异构化反应; 同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与含水量关系十分密切, 完全脱水的催化剂活性很低, 少量水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过量的水又可使催化剂失活。根据催化剂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反应数据, 提出低温时正戊烷反应主要在催化剂表面B酸位上进行,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烷烃碳原子数增加, 催化剂表面的L酸位才显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没食子酸丙酯Fe(Ⅲ)、Cr(Ⅲ)、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 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技术对3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确定3种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0H10O5]2Fe·H2O、[C10H10O5]3Cr·2H2O、[C10H10O5]2Cu·2H2O。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心金属原子与酚羟基发生配位,形成Ar-O-M键。 电化学数据显示,PG-M的抗氧化性优于PG配体,且PG-Cu>PG-Cr>PG-Fe。 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NBT法检测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均可被称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00.
以活性艳橙溶液为模拟废水,通过H2O2/TiO2超声(US)协同作用光降解活性艳橙溶液,探讨了TiO2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活性艳橙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TiO2催化剂锻烧温度等对活性艳橙溶液降解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几种不同作用方式对活性艳橙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UV/H2O2/TiO2/US协同作用降解活性艳橙溶液的效果最好;当活性艳橙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pH=5,TiO2用量为0.4 g·L-1,H2O2用量为0.4 ml·L-1时,降解率可达92.0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