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18篇
  免费   12220篇
  国内免费   20270篇
化学   49581篇
晶体学   2274篇
力学   4396篇
综合类   1995篇
数学   9730篇
物理学   29132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2120篇
  2021年   2292篇
  2020年   2389篇
  2019年   2454篇
  2018年   2149篇
  2017年   2890篇
  2016年   2596篇
  2015年   3335篇
  2014年   4044篇
  2013年   5164篇
  2012年   5305篇
  2011年   5683篇
  2010年   5389篇
  2009年   5471篇
  2008年   6122篇
  2007年   5615篇
  2006年   5272篇
  2005年   4529篇
  2004年   3567篇
  2003年   2651篇
  2002年   2763篇
  2001年   2737篇
  2000年   2687篇
  1999年   1624篇
  1998年   932篇
  1997年   722篇
  1996年   625篇
  1995年   648篇
  1994年   566篇
  1993年   551篇
  1992年   519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347篇
  1988年   242篇
  1987年   221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164篇
  1984年   167篇
  1983年   112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103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90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5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By tuning the length and rigidity of the spacer of bis(biurea) ligands L, three structural motifs of the A2L3 complexes (A represents anion, here orthophosphate PO43?), namely helicate, mesocate, and mono‐bridged motif, have been assembled by coordination of the ligand to phosphate anion.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 the three complexes, each of the phosphate ions is coordinated by twelve hydrogen bonds from six surrounding urea groups. The anion coordination properties in solution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coordination behavior of phosphate ion, which shows strong tendency for coordination saturation and geometrical preference, thus allowing for the assembly of novel anion coordination‐based structures as in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2.
以4-羟基吲哚为原料,经吲哚环4位乙酰基化、3位亲电取代、酰胺化和还原加氢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生物活性测试.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a,7b,7c和7d对DPP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85.25%~90.73%),7e,7f,7g,7h作用较差;目标化合物与Vc相比,对·OH的清除作用稍差,最高清除率25.66%(Vc的最高清除率为34.67),但各化合物整体水平相当;在清除O-2·能力上化合物7a,7d,7g,7h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9.34,35.35,27.93和31.74)均强于同等浓度的Vc(17.58).  相似文献   
13.
针对星模拟器与星敏感器观星的色温不匹配对星敏感器光信号定标精度产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LED的多色温多星等单星模拟器,采用该系统模拟特定色温的星光用于星敏感器光信号定标,大幅降低了色温非匹配带来的定标误差。从理论上分析了色温非匹配影响星敏感器光信号的定标精度的机理;根据设计指标确定了星模拟器的设计方案,主要解决了光源的选型、多色温多星等单星模拟器驱动和控制系统、色温星等匹配算法、多色温多星等单星模拟器软件设计四项关键技术问题;对多色温多星等单星模拟器进行了标定和性能测试:0等星4000K和3等星7000 K星光的光谱匹配误差分别为4.87%和7.83%,星等等级分别为0.03和2.93;光源稳定后,多色温多星等单星模拟器的平行光管出口Φ100 mm口径内的照度非均匀度为6.5%,均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a new,explicit approach by means of which forms of the large strain elastic potential for multiaxial rubberlike elasticity may be obtained based on data for a single deformation mode.As a departure from usual studies,here for the first time errors may be estimated and rendered minimal for all possible deformation modes and,furthermore,failure behavior may be incorporated.Numerical examples presented are in accurate agreement with Treloar's well-known data.  相似文献   
17.
18.
单晶硅晶格间距是许多重要物理常数测量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硅晶格间距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干涉仪直接测量和晶格比较仪间接测量两种方法,以及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关键因素。得益于晶格间距测量的进展,在纳米尺度,硅晶格间距被国际计量局(BIPM)批准成为新的米定义复现形式。最后介绍了硅晶格在计量学中的应用,以及基于硅晶格实现纳米几何量测量的溯源体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A new A, D-seco limonoid, named 12-acetyloxyperforatin (1), along with three known on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Harrisonia perforat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cluding extensive NMR techniques and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These compounds showed no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11β-HSD1 enzyme.  相似文献   
20.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