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化学   825篇
力学   18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16篇
物理学   95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实验发现,在散射光中铁(Ⅲ)-4 7-二甲基-1,10-邻菲啰啉配合物能发生显著的光还原反应,在溶液酸度为pH 3.0~5.0范围内,加入EDTA可阻止上述反应的进行。此法用于测铁矿中铁的价态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2.
耐硫催化剂上合成混合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进制备方法和添加助剂,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得了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MoS2-K-C型耐硫低碳混合醇催化剂。在8.0-11.0MPa,290-340℃,6000-12000h^-1,H2 S 浓度为100ppm 左右的条件下,在直流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醇得率为0.14-0.47gROH(gcat·h)^-1,选择性为89-98%。同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42h的试验,证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3.
高温煤焦油的超临界萃取分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戊烷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于220℃和5MPa~15MPa循序升压条件下,将高温煤焦油萃取分馏为10个液相窄馏分和1个固相沥青产物;切割深度达78.36%,萃余沥青收率为21.64%,明显低于常规蒸馏沥青收率。研究发现,所用高温煤焦油的初馏分萃取收率最高,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低压力段一次萃取液相馏分的收率迅速减少;压力达到10 MPa,液相馏分总收率趋于峰值。元素分析和色质联用分析数据表明,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一次萃取获得窄馏分的碳氢原子比逐渐增加,平均环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大,萃取馏分逐渐变重。  相似文献   
114.
The double perovskite oxides Sr2Mg1-xF exMoO6-δ were investigated as catalysts for the methane oxidation.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by 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he catalytic property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Fe substitu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the degree of Fe substitution was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ed oxides.The Fe-containing catalysts exhibited higher activity attributable to the possible(Fe2+,Mo6+) and (Fe3+,Mo5+)valency pairs,and the highest activity was observed for Sr2Mg0.2Fe0.8MoO6-δ.The enhancement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Fe-relating surface lattice oxygen species and was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presence of oxygen vacancies.  相似文献   
115.
New Advances in Catalytic Systems for Conversion of CH_4 and CO_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e of the main goals for developing the C1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to useful products. To realize this goal, researches on new catalytic systems are being globally focused. The exploration has been evolved from traditional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into homogeneous catalysis. Coordinate complexes, biochemical and bionics, and photo- and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Tests in laboratories have verified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4 to CH3OH that single-pass converstion of CH4 can reach over 70% in both Hg(II) salt and Pt(II) complex systems. The main problem of these systems is the obstacles involving reaction kinetics, so they must be solved before moving to pilot tests. Other catalytic systems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include explor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Among them, features of photo and enzymatic catalyst systems, such a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better sele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iness  相似文献   
116.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置换镀的方法在泡沫镍基体上获得不同载钌量的NaBH4水解制氢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NaBH4水解制氢反应为零级反应,氢气生成速率随载钌量的增加而变快;当泡沫镍表面完全被钌覆盖时,载钌量为6%,相应的催化能力最强。与离子交换树脂载钌催化剂相比,泡沫镍载钌催化剂更稳定、耐用。实验还证实,30%比35%的NaBH4水溶液在相同的催化剂作用下更易发生水解反应;NaBH4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有助于提高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对NaBH4储氢体系的能量计算,说明采用该氢源体系的微型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7.
颗粒流的动力学模型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吴清松  胡茂彬 《力学进展》2002,32(2):250-258
首先叙述了颗粒流研究的背景和基本概念,接着概述了颗粒流动力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数学力学模型:颗粒动理论(kinetic theory)模型、摩擦塑性模型和离散元模拟模型.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随之,对颗粒流的实验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列举了研究中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和观测手段,以及观测到的一些典型现象.最后,我们简述了颗粒流研究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某些有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8.
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在板料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几种能表达面内各向异性的屈服准则Hill、Barlat-Lian、Barlat进行了比较。以弹性变形服从各向同性广义虎克定律的情况下,给出了基于张量算法推导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并由此导出了相应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显式表达。借助ABAQUS软件本构模块用户子程序接口,分别实现了这些屈服准则在ABAQUS的嵌入。以模拟方形盒的拉延过程为例,分析了不同的屈服准则在板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弹塑性本构关系一般表达所列出的相应屈服准则的显式表达式是正确的;在采用壳元来模拟板料成形时,采用Barlat准则的模拟结果和采用Barlat-Lian准则的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9.
固体力学中侵入问题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宗贤  寇绍全 《力学进展》1992,22(2):183-193
本文主要介绍了固体力学中侵入问题近10余年来的发展情况。重点综述了侵入断裂实验及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讨论了动静态侵入断裂的关系;简述了侵入方法在测定材料断裂韧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0.
中心裂纹圆盘应力强度因子的测试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世明  夏源明 《实验力学》2004,19(3):257-262
本文在中心裂纹圆盘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解的基础上,利用一阶微分法则,给出了与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相关的应力强度因子(K 和K )的4个误差传递函数。这4个误差传递函数关于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均是非线性的,它们既是误差分析的基础,又是合理确定裂纹相对长度和加载角的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角的误差Δθ除了对纯 型K 的误差几乎没有影响,对纯 型K 影响较小外,对复合型K 、K 的误差均有较大影响。最后,本文建议裂纹相对长度的取值范围为0.4~0.6;还建议在复合型断裂试验时,必须依据对K 、K 的总体精度要求来严格控制加载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