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化学   645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3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李凤  张艳梅  康经武 《色谱》2020,38(5):502-515
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体内各种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酶一直是目前新药研发的重要靶标。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活性筛选一直受制于耗时费力的分离纯化过程。毛细管电泳(CE)技术由于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灵活多样的分离模式且不受样品基质干扰的特点,可以直接从粗提物开始筛选活性成分,在复杂样品活性筛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CE在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CE应用于重要药物靶标,包括转移酶(激酶)、水解酶以及氧化还原酶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用于酶抑制剂筛选的电泳分离模式和酶动力学研究,并展望了CE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磁性固相萃取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萃取时间短、吸附能力强、有机溶剂使用量少、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样品的分离提纯.在简要介绍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发展、材料制备的基础上,着重对国内外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在药毒物分析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法庭科学领域相关物证鉴定提供参考,为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3.
杂原子的介入可改变纯碳笼的电子结构, 使其在超导、光电子器件及有机铁磁体等方面得到应用, 还可改善其氧化还原性能, 提高反应活性, 因而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1~3]. Averdung[1]研究了C59N+与H的反应, 用质谱检测到C59NH和C59NH+2, 并用AM1方法优化其结构; Lamparth[2]以双氮杂富勒烯为前体, 合成了C59N+和C69N+, 测定中间体的 1H NMR谱、 UV谱及产物的FAB质谱, 并用 15N标记法证实了最强的碎片峰是N原子进入母体碳笼骨架所致. Diederich[3]观察到C76氮化物的FAB质谱信号, 但未给出进一步信息. 本文用INDO系列方法对氮杂富勒烯C75N+位置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 找出最稳定的异构体, 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 为实验室合成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部分尿毒症毒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反向悬浮的方法制备了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剂,并对制得的球形吸附剂用NaBH4进行了氢化还原处理,以提高其在使用环境下的化学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吸附剂的表面形态构成了吸附的微观基础。通过对部分尿毒症毒性物质的吸附研究发现,本文研制的壳聚糖吸附剂对这些目标物均产生了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平衡时间符合临床要求,其对3种小分子尿毒症毒性物质的吸附能力依肌酐、尿酸、尿素的次序递增,而对促皮质素(ACTH)的吸附量则达到了13.04mg/g,显示了该类吸附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考虑了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其非本征效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作用、物理吸附及溶解度效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推导了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亚甲基插入的烷基机理F-T合成校正综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回归,获得了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的动力学参数.由校正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烷烃、烯烃、醇与酸产物分布及烯烃比、醇烃比及酸烃比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铁锰催化剂上,烷烃、烯烃、醇与酸生成的反应是平行竞争反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表面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导致产物分布偏离了ASF分布.动力学研究还表明,相同碳数的醇与酸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再吸附及二次反应的机会比相同碳数的烯烃大.通过比较相同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分子体积及沸点,指出了在铁锰催化剂上,低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对产物分布影响的非本征效应中,烯烃、醇与酸的扩散阻力不是主导效应.  相似文献   
56.
应用异烟肼片粉末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应用RBFNN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优于PLS模型,相关系数(r)值由0.99593提高到0.99734,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值由0.00523下降到0.0042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由0.00614下降到0.00501。  相似文献   
57.
张艳梅  康经武 《色谱》2013,31(7):640-645
发展了毛细管电泳(C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相结合的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和鉴定的方法。该方法中,用HPLC半制备柱对天然产物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再用CE对HPLC纯化后的组分进行活性测试。根据HPLC-MS/MS提供的二级质谱数据,即可确定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以乙酰胆碱酯酶为实验模型,对我们发展的筛选方法进行了验证。从黄连粗提物中确定了药根碱、巴马汀等7种活性成分,并通过CE测定了它们的半抑制率(IC50)值。与传统的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活性筛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微量、快速、准确的优点。本文建立的方法为天然产物粗提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海洋水体与沉积物中30种光合色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海水滤膜和沉积物分别采用95%甲醇和95%丙酮超声萃取。萃取液混合一定比例的超纯水后,采用Eclipse XDB C8反相柱进行分离,以乙腈(A)、甲醇(B)和四丁基羟胺-甲醇(C)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430,440和450nm,柱温为50℃。色谱分离梯度为:0min,100%C;22min,25%A,45%B和30%C;28~38min,70%A,20%B和10%C;38.1~40min,100%C。对23种已知浓度色素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加标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范围为0.9972~0.9998,检出限范围为0.0305~0.7740n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6%~103.3%。  相似文献   
59.
用经典的方法合成了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fac-Ir(tfmppy)3), 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在CH2Cl2溶液中Ir(tfmppy)3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了峰值位于525 nm的π→π*跃迁吸收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吸收, 色坐标(CIE)为(0.31, 0.62), 量子效率计算为4.59%(以Ru(bpy)3]Cl2为参照)。以Ir(tfmppy)3为发光中心, 制备并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APC (60 nm)/Ir(tfmppy)3 (x%):mCP (30 nm)/TPBi (60 nm)/LiF (1 nm)/Al (100 nm)。4%掺杂浓度的器件在4 197 cd·m-2的亮度下显示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3.95 cd·A-1, 在12.7 V时的最大亮度为43 612 cd·m-2, 色坐标(CIE)为(0.31, 0.61)。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法(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 (EL))、在1 300 (V·cm-1)1/2的电场强度下Ir(tfmppy)3配合物的电子迁移率测定为4.24×10-6 cm2·(V·s)-1。非常接近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电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6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nta-coordinate phosphorus compounds and biochemistry is briefly reviewed. Some interesting phenomena such as peptide formation, ester formation, ester exchange on phosphorus and N to O migration occur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the amino group of amino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phosphoryl group. Serine or threonine in conjugate of nucleo-side-amino acid could recognize different nucleobases. N-phosphoryl Histine and Ser-His dipep-tide could cleavage nucleic acid, protein and ester in neutral medium. It is found that the above phenomena all undergo penta-coordinate intermediate of phosphorus atom, which is proposed a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i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